昨晚,第四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经过近3个小时激烈角逐,最终,蒙古族姑娘乌列热摘得桂冠。方智、范雪妍获二等奖,李庚、沈正浩、曹一轩获三等奖。赛事评委会主席、上音院长廖昌永表示,通过比赛不但能挖掘更多潜力新星,也能让更多中国优秀艺术歌曲被听见,从而吸引全球顶尖的音乐创作者加入,助推新人新作不断涌现,形成良性循环。
决赛赛场,不仅有声乐学习者、爱好者,还有众多声乐界名家前辈。而选手演绎的歌曲题材广泛,从作曲家青主根据苏轼词创作的《大江东去》,到刘雪庵的《红豆词》、赵季平的《幽兰操》、陆在易的《桥》,优秀作品被一一唱响,中国诗词之美和现代作曲技法的完美融合,让人赞叹。
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乌列热之所以能够最终赢得比赛,得益于她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热爱。她说:“为了这次比赛,我准备了两年,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写的就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咬字’。”她期待通过这个平台咏唱中国艺术歌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的夏德奇,师从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此次,他选了两首歌曲——施光南作曲的《我的祖国妈妈》、叶小纲作曲的《登高》。他说:“中国艺术歌曲篇幅不长,但短小精悍才更难唱。相较歌剧里的咏叹调,唱中国艺术歌曲追求的是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澎湃。”
旅欧多年的选手李庚,被贺绿汀音乐厅的音效圈粉,“这么好的泛音列真的很少能听到。”刚过30岁生日的他,演唱了《大江东去》和《桥》,“这两首曲子都传递了思乡之情,于我很有共鸣。之后,我计划回国发展,此次比赛是个很好的起点和开端。”
相比往年,此届赛事,选手在曲目选择范围上更大胆,廖昌永说:“首先,大家有意识、有勇气选择新作品,让人觉得后生可畏。其次,经过这几年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整理和创作,也确实有了更多选择。在曲目中,既有传唱多年的经典,也有当代年轻作曲家的最新力作,这是很好的现象”。
创办于2018年的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诞生于2018年,每两年举办一次。它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的艺术歌曲专项国际声乐比赛。从首届仅六七个国家逾600名选手报名,到今年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共907人报名,赛事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参与度正稳步提升。这也是上海“国际标识度”的体现。
今年的评委阵容,还包括了作曲家陆在易、赵季平,以及来自德国、英国、西班牙和法国的四名国际评委。声乐合作钢琴家哈特穆特·霍尔对中国艺术歌曲很是着迷,他喜欢《钗头凤》的意境,也喜欢《红豆词》中淡淡的乡愁。
他至今还记得2018年第一次听廖昌永独唱音乐会时的感受:“我听不懂中文,但能从他的歌声中感受那份在梦境中的伤心和孤独,如此强烈的情感表达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在他看来,尽管大家“有不同的文化”,但“所有的歌曲都与人类的灵魂相通”。
据悉,今年国际评委阵容还包括来自英语艺术歌曲、西班牙语艺术歌曲、法语艺术歌曲领域的顶级专家。之后,上音将成立艺术歌曲创研中心,邀请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俄语、英语等艺术歌曲的专家共同参与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学科建设,用一首首歌曲的创作,让中国艺术歌曲、中国古典诗词走向全球。
(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