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展播 | 初中组二等奖

盛理的三扇门

作者:赵悦成(大理市凤仪镇第三中学)

指导教师:李志杰


秋天的夕阳褪去了夏天的火热,远处的苍山如同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华服,熠熠生辉,洱海水波不兴,在夕阳的映照下,也尽显柔和之美。阳光洒在盛理脸上,他望着这风花雪月的大理,眼中闪烁着藏不住的好奇之色。
夜晚,盛理终于完成了一天的功课,拖着疲惫的身躯入睡。睡梦中,他忽然察觉到眼前似乎有一道亮光,猛然惊醒,眼前哪还是自己的房间,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光。他漫步在这白光虚境中,不知走了多久,终于看见三扇门。盛理猜了半天后,也没想明白这三扇门是通往哪儿的,索性打开第一扇门,进去一探究竟。
打开门,入眼可见的荒凉之色,路上散落着大小不同的石头,只见一群人有来有往地挑着什么东西。盛理站在远处泥土路上,理清了思路,他明白自己穿越了。为了清楚自己具体到了哪儿,他给衣服抹上泥,脸也拍上尘灰,显得不那么突兀,向着那人群走去。走近后,盛理发现这里几乎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甚至有的小孩看起来才七八岁的样子,他们的脸上虽沾满尘土,但却透出一股韧劲。盛理也不知怎样开口,大家都在忙碌着,只好先加入其中,等到时机成熟再慢慢询问。他根据自己的状况,加入了那群儿童,孩子们都专注着自己的活儿,也没人察觉多出了一个人。盛理看了会儿后,跟着孩子们的操作凿起了石头。凿了好一会儿,才得以休息一下,盛理也趁此机会,询问旁边的孩子,“现在是在干嘛呀,哥哥刚回乡,不太清楚嘞”,一声稚嫩的童声回答道:“妈妈说,这是滇缅公路,修好了它,就不愁打不倒日本鬼子啦!”
盛理回想起自己之前上网查过的资料,想必这条路就是抗日时期修筑的那条抗战生命线,这儿就是滇缅之路的大理州路段。查询之时,光看文字就觉得感慨万千,而当盛理亲自看到,亲身经历时,这其中无尽的震撼已不能用言语来诉说。盛理来到高处,向下望去,老人妇女一趟又一趟地搬着水泥与炸药,他们满身泥泞,就如那黄河水一般,奔流不息,默默奉献。孩子们也在哼哧哼哧地凿石头,也许他们不明白这条路的作用,但他们知道这条路对祖国的重要性,凭着满腔热爱与数不胜数的劳作,最终才修成了这条抗战生命线。
盛理望着望着,忽的没有了意识,反应过来时,又回到了那虚境中。这一次,他没有犹豫,坚定地打开了第二扇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具有浓厚时代感的画面,此时的大理没有高楼大厦,只有一眼望不到头的砖木结构的瓦房,来来往往的行人都身着粗布麻衣,穿着破布鞋,有的还骑着马、驾着马车。盛理走在田野边上,农作物的清香和肥料那独特的气味混合着吹来,令他头脑顿时清醒了一截。盛理走到古城内,无意间看到了几个手中抱书的青年,从他们口中得知此时是1971年。在盛理走过大理古城后,便结束了这扇门的时空旅行。
结束了前两次的奇妙之旅后,盛理对于第三扇门后的秘密越发好奇与期待。他迫不及待推开了第三扇门,而门后,正是他所在的时代,是新时代的大理,是延续了红色基因的大理,是在中国共产党照耀之下的大理。新时代的大理,既有生态之美,苍山如屏,洱海如画,风花雪月,漫步在静谧的古城里,如诗如画,仿佛走进了千古画卷,是无数文人墨客向往之地。又有人文之美,这儿有着团结的各个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丰富的非遗。而这些美,得以延续,得以发展,得以传承,都得益于党和人民的勠力同心、凝心聚力,携手并进。
经历了三次时空旅行后,盛理从床上醒来,那兴许是个梦,但却给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再一次来到之前的位置,望着飘落的树叶,想到一句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党的带领下,大理这块炽热的土地上,将能书写出更壮丽的篇章。

图片






魅力大理

作者:谷悦(大理市民中100班)

指导教师:张玉芳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漫步在幽静的山林之中,细细凝望远处的苍山层峦叠嶂,笼着一层淡淡的薄雾若隐若现,像一位娇羞的姑娘透露出一丝神秘的韵味。高耸的山峰突破云霄,群山起伏,它们屹立在这片大地之上,山上长满了翠绿的大树,每一棵大树都是时间的容器,感受着每一次日夜的变幻,每一缕阳光普照大地时的温暖,每一道年轮都是对历史的见证。风拂过林间,吹得树叶沙沙作响,鸟儿在林间嬉戏,演奏着生命之歌。
漫步在古镇的街头巷尾,随处都弥漫着岁月的味道。小路上的砖头闪烁着岁月的光泽,是人们四处奔波留下的痕迹,是生命流淌过的痕迹。每到一处景点,石碑上都刻画着古老而又沧桑的故事,替人们讲述着独属于它的故事。走在古巷时好似时间按下了倒退的按钮回到了数百年前,一股风吹来向你诉说着大理丰厚的历史底蕴,为你抚平眉间的疲惫。走进大理古镇的每一条小巷不可少的就是“扎染”,这是独属大理的浪漫,每一种颜色的碰撞,每一次折叠都赋予了布料生命的温度,是一场色彩和束缚的奇妙邂逅。扎染传承着千年的记忆,是大理的非遗,它连接着古人的智慧,指尖触到布料时好似感受到古人灼热的心跳,让我们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放慢脚步,感受古老技艺带来的宁静和美好,扎染的每一步都是人工,是用时间换来的。“苍山十九峰,峰峰有水;大理三千户,户户织布”;家家有染缸,大理周城也被誉为“白族民俗文化活化石”,是白族文化的典型代表,白族织布、刺结、扎染、三道茶……许多民族技艺都在这里代代流传。 
在大理的点苍山云弄峰下,有一汪清澈的泉水名为“蝴蝶泉”,这里也被称为大理的爱情胜地,相传在每年的三四月间会有成千上万只蝴蝶飞来这里,而在这风景名胜的背后还流传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蝴蝶泉最早期名叫“无底潭”, 一位名叫雯姑的姑娘正坐在潭中与舟儿嬉戏着,可就在一瞬之间天就变了脸,黑色笼罩着大地,此时一只受伤的小鹿向雯姑奔来,而刚好有一只老鹰想趁虚而入,直向小鹿冲去。雯姑为保护小鹿跑向了森林深处,而在这个紧张的时刻恰巧有一块巨石堵住了去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一位男子借藤蔓的力量猛猛地踢向了老鹰,将雯姑解救了出来。这名英勇的男子名叫霞郎,他抓起跌倒的雯姑,从药囊中取出药粉为小鹿治疗受伤的地方,后来雯姑和霞郎来到无底潭边告知了彼此的心意。在他们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的时刻,俞王出现打破了这一份美好,他见雯姑心中只有霞郎,便在一个雨夜让人打死了雯姑的父亲,抢走了雯姑,小鹿见状便立即上山告诉了霞郎。俞王将雯姑和霞郎曾经的爱情信物“百合叶”也送给了雯姑,可他根本不懂百合叶所代表的深意,见雯姑不喜却又想用金钱讨好,可他却根本不知雯姑和霞郎之间的感情是千金也买不到的。霞郎解救出了雯姑,可救出雯姑后事情并没有平息,俞王仍在后穷追不舍,在一个断崖处,雯姑和霞郎决定为爱殉情,跳进了无底潭。过后,有成千上万只蝴蝶护着一对蝴蝶飞出潭面。
“千古一梦洱海动,长空万里晚云连”,坐在洱海边惆怅的思绪,有千万的心结好像都被海风抚平了。感受着水天相连的海面,海风的私语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大理,人们灵魂的归窗。

图片








我的家乡修了一条路

作者:孙晨煊(大理市下关四中正阳校区 441班)

指导教师:陈梅


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云南大理。我爱我的家乡,不光是因为这里有静谧的乡村、巍峨的高山、茂密的森林和悠久的文化,而更因为这个地方,能真切地感受到党的温度——在党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的家乡越来越好了!
我很久没有回老家,只是平日偶尔听到爸爸说回老家的路上修了一条好路,有个霸气好听的名字叫“大漾云”。“大漾云工程”顾名思义就是连接大理、漾濞、云龙三个地方的高速路。我亲眼看见这条路时,还是有一些惊喜——这条路又宽又平,比以前夹在山间弯弯曲曲的小路好多了!爸爸也感慨道,修了这么一条路,可太好了,既方便了两地人的通勤,又带动了路边经济发展。据说建设时还兼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大理的天还是这么蓝、山还是这么绿。我四处望了望,的确!路的两侧开辟了好多旅游景点,不远处小吃店的香味扑鼻而来,仿佛要把我的魂儿勾去。在服务站休息时,我碰巧遇到了当地老人,只见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道:“这条路可是承载着党的嘱托、凝聚着沿线各族人民的期盼建起来的,咱这里地质条件复杂,修建时可艰苦,工人们受伤都只是家常便饭。”“中国共产党”这一概念在我脑海中并不陌生,以前总听老师说党十分伟大,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然而只有走到这条团结之路、康庄之路、和谐之路之时,心中的党更加具象。党和人民一条心,我们眼前的幸福感是党守护的。
回到家后,我打开平板,跟支教姐姐分享了路上的风景和我的想法。支教姐姐赞同地说道,要致富先修路,路不通,再好的产业也发展不起来,再好的东西也销不出去,再好的风景也没人欣赏。她说,她也是党员,随后告诉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党。听了支教姐姐的话,我才知道云南的偏村和遍野出现生机,是党在为百姓谋幸福、干实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每个人都为了这个国家和人民而奉献,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进步发展,才能越来越好!我想,每个时代都有祖国的花朵在盛开,每一朵花都有为中国发展进步的使命。于是我问支教姐姐:“我也可以向您一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吗?”支教姐姐笑着答道:“当然啦!只是你现在年纪还小,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增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意识呀!”
事后,支教姐姐推荐了一些做志愿活动的途径,我严肃认真地报名了社区志愿活动,与其他的志愿者们一起劳动奉献。扫地、捡垃圾,一些平日里进行的家务活,在志愿活动中却显得格外有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我在一次次志愿活动中确实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乐趣。我欣喜地见证自己的成长,期待自己十八岁那一天,能够正式奔向党组织的怀抱。
“大漾云工程”不仅是一条高速路,更是党和人民“心连心”的见证!从那之后,每当我经过这条路,心中的使命感便将一次又一次地在心口燃烧。

图片



辑:陈丝华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