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神交

图片

鲁迅之为鲁迅,就是任何一个与他有关的话题,哪怕是一个小点,都可以继续说下去,而且可以从一个小切口打开一个大世界。从社会生活的层面上,鲁迅与同时代的很多人物,包括一些政治人物,有过这样那样的交往和关联。在今天研究这些话题,不但不过时,反而有需要强调的必要。

与共产党人的相通相知

从交往的共性上讲,神交,是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之间关系比较集中和突出的特点。而这种神交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于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通相知,对中国历史、中国现实、中国革命、中国未来,他们可能会使用并不相同的概念以及表述,但精神上的相通和认知上的相近与吻合,却经常可以让今天的我们同样读到。

可以借用鲁迅写给瞿秋白联语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相通与相知,那就是:同怀。鲁迅和毛泽东、周恩来是没有过现实交往的。鲁迅通过冯雪峰向他们转赠过书籍,但鲁迅在世时,跟他们两位应该没有哪怕间接的交流。鲁迅与方志敏显然没有过任何现实交往。方志敏将狱中书稿转送出去,并希望交到鲁迅手中,应当是出于他年轻时热爱文学,并有幸同鲁迅在上海的同一家报纸上发表文学作品,进而对鲁迅产生的敬仰和信任。在我所写到的几位人物里,瞿秋白与鲁迅往来最密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样的友情表达在鲁迅那里是十分罕见的。李大钊也应该是和鲁迅有过现实交往的人物,鲁迅对他的形象描述,说他“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如果没有生活中的往来是很难形容得那么准确的。而鲁迅与陈独秀是否真的见过面,还有待考证。鲁迅日记、书信,包括文章,均未直接提到过与陈独秀见面。如果在北京《新青年》时期见面,应该会有文字痕迹。陈独秀也未曾就此做过说明。我阅读了孙郁著《鲁迅与陈独秀》等书,不但没有找到关于他们二位见面的描述,还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两人并未见过面的印象。

饶有兴味的一个话题

神交看上去是个局限。但是,当我们讨论两个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时,又何必把现实中的实际往来当作最主要的依据呢?二十年前,我写过一本小书:《鲁迅与陈西滢》。其实,鲁迅与陈西滢虽同居一城,见面却几乎没有。似乎是在某个公开场合有过一次碰面,相互示意过而已。但他们之间的笔墨官司那样密集,足以让人有说不完的话题。这当然也可以说成是一种神交,即文人之间的交往,应以文字为要。

我在写作这个系列时,也是逐渐清晰神交这样一个趋于共同的特点。鲁迅逝世后,毛泽东、周恩来对鲁迅的公开评价很多。鲁迅在世时,他们其实是有机会见面、通信或“捎话”的,却几近于无。只有冯雪峰的记述里,可以见到毛泽东对仍然在世的鲁迅有过评说。这其中究竟潜藏着怎样的玄机,倒是引人遐想的事情。鲁迅与并不熟悉的陈赓见过面,而且有过比较深入的交谈。陈赓还留在鲁迅寓所用过晚餐。但由于陈赓军事人物的特殊身份,鲁迅日记里对这样的见面没有任何记载。这也给后来者留下了一个谜题:陈赓到访鲁迅,究竟是一次还是两次?仿佛至今都没有定论。

总之,即使不讨论主题,仅就鲁迅与这些人物之间直接的、间接的往来,实际的交往抑或纯粹的神交,都是值得打开、众说纷纭、饶有兴味的话题。

其实,早前已有一些文章,特别是党史研究者从神交这个角度切入,得出“同怀”这个结论。20世纪80年代,丁玲曾经为罗高林的《鲁迅与共产党人漫记》作序,其中一段话深得我心,特别能说明问题。她写道:“鲁迅和党的关系,只要如实地把事实记录下来,就可以说明一切问题了,不需要做任何的添加……比如说吧,毛泽东同志对鲁迅的评价早已写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了;鲁迅在他的著作中也公开宣称,能够被毛泽东先生们引为同志,是自己的光荣。他们两人间的这种关系,并不会因为两人生前是否见过面而有所增减。”纠结于现实交往有无或多少的争论,实无此必要。

认识鲁迅的重要侧影

至于讨论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之间的关系,在当下不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理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是认识鲁迅的一个重要侧影。将鲁迅放置到他所生活的特定时代,观察他多方面的社会活动,可以看出鲁迅在某一特定时代和特定环境里所处的位置、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他在同时代人物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等等。比如,考察鲁迅与李大钊、陈独秀的关系,可以更清晰地知道鲁迅在《新青年》这个团体中出现的时间、所发声音的力度和传播力。寻找鲁迅在世时毛泽东、周恩来对鲁迅的关注和评价言论,知晓他们阅读鲁迅作品的广度深度,可以深化鲁迅对当时社会所产生影响力的认识。

而方志敏这样与鲁迅从未谋面,鲁迅甚至未必对其有哪怕神交意义上的认知,方志敏却希望把自己的狱中文稿托付给鲁迅,这种天然的信任和期望,读来真是让人感动。而鲁迅和瞿秋白之间近乎忘年交的深厚情谊,让人感动处甚多。而且我们还必须得说,鲁迅视瞿秋白为知己,并非只是意气相投,才情互赏,实在还有共同的事业可以合作,因而互相依赖,互为支撑。从对“左联”的领导到杂文写作上的联手,再到文学翻译上的切磋互通,从瞿秋白对鲁迅杂文的知己般认知和精准评价,到鲁迅为瞿秋白整理、编辑翻译文稿,每一桩每一件,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友情浓度。

陈赓和鲁迅,尽管二人见面并非是老朋友式的叙旧,而是一个军事家向一个文学家讲述战场上的故事,一样可以看出大家对鲁迅的信任、期望,以及鲁迅本人的热诚。这些故事的背后,闪现着一个别样的鲁迅,同时也仍然是我们熟悉的鲁迅。认识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之间的往来关系,对于更全面地了解鲁迅生平、鲁迅思想、鲁迅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试图做出的努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作者为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阎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