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陶炜 南京报道
比赛场上,参赛选手乘坐在脑机接口轮椅上,不用手和声音操控,通过意念控制轮椅前进,完成了100米距离的竞速比赛——这是刚刚举办的未来科技运动会上的一幕。
11月29日,在中国残联指导下,由浙江省残联、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科协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浙江残疾人未来科技运动会在杭州举办,包括智能仿生肢体类、脑机接口类、操控类、视觉类等5大类9个项目的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残疾人参加比赛。
“昨天下午才拿到的轮椅,简单培训了一下就去比赛了。和手动或者电动的轮椅比,速度上是要慢一点,但对于那些重度瘫痪的人来说就非常好了,使用起来也挺方便,只需要几个贴片往头上一带就可以,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脑控轮椅竞速赛的亚军江如薇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这次运动会上,在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脑控轮椅、AI眼镜等高科技辅具的帮助下,看不见的人得以“看见”、站不起来的人能够“奔跑”、完全瘫痪的人能用意念操控轮椅……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已经来了。
字面意义上的“意念驱动”
脑控轮椅竞速赛、脑控龙舟赛、脑控拔河赛,这3项是让残疾人用意念来进行比赛。
脑控轮椅竞速赛上,杭州曼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智能脑机接口轮椅,让参赛选手们乘坐在轮椅上通过意念控制轮椅速度方向,竞速前行。“只要你专心地去想要往前走,轮椅就会往前走,不过需要一些专注训练才能更好地操控。从速度上来说,脑控的轮椅比手控电动的还是要弱一些,但我感觉如果是精细操作的话,其实是脑控的轮椅更加精细一点。比赛现场的场地并不复杂,但在做拐弯动作的时候还是挺舒服的。”江如薇说。
而脑控拔河赛,则是一场团队之间意念的竞技。队友之间互相合作,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利用脑波拉动屏幕上的绳子移动,直到一方将绳子完全拉过中线。而在脑控龙舟赛上,选手佩戴特制的发带式脑控仪,使用比赛专用电脑,集中注意力调节脑波状态,设备实时采集脑波数据,转化为划龙舟的力量,想得越“用力”,大屏幕上的龙舟划得越快。
负责脑控拔河和脑控龙舟设备支持的是北京视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市场总监屈炳硕告诉本报记者,多年来,公司依托脑机接口前沿技术,专业从事智慧教育和智慧健康领域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公司的脑电技术产品已大规模应用于全国五千多所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政府机关、企业、医疗等单位的认知力训练、心理健康、学能提升、情智训练等领域。”
多种多样的奇迹在这里展现
用意念驱动进行比赛并不是运动会上唯一的神奇之处。
AI眼镜挑战赛中,选手佩戴智能眼镜,根据语音提示,智能识别周边环境,避开障碍物,挑选正确物品,找到正确的物品。前面是什么样的环境和路况,手上的这本书是什么颜色,书名叫什么,佩戴者可以与眼镜对话获得答案。通过人机交互中的语音提示,AI智能眼镜帮助比赛选手详尽了解周边情况。
“这就是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智能助手。它可以智能寻物、洗衣颜色分类、事物识别等,并且还有非常核心的记忆功能,它有查看和使用历史记忆的能力,从记忆中心找到用户寻找物品最近出现的位置并告知用户,帮助用户回忆。”提供了参赛用眼镜的杭州联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首席科学家赵天成说。
“上午体验了一下眼镜,下午就开始用来比赛了。比赛中我们一共体验了三个功能,一个是看红绿灯,一个是识别颜色,还有一个就是识别文字。使用感受上,其实挺惊喜的。我之前也接触过很多这方面的穿戴设备,但是多数都比较死板。举个例子,我要去一个饭店,地图导航到了附近三五米的时候,导航软件会告诉我目的地就在附近。对于普通人来说看一眼就知道怎么进门,但对盲人来说,信息其实还是不够的,我需要找门,找到门进去以后要找桌子。如果能够介入AI,它能够从大数据的不断去学习,就相当于我身边有一个有温度的人陪伴。”AI眼镜挑战赛的参赛选手蔡琼卉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科技不仅能让视障人群“看见”,也让肢残人士“站起来”。这次残疾人未来科技运动会上,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仿生手和智能仿生腿惊艳亮相。智能仿生手通过检测穿戴者神经电和肌肉电信号,来识别选手运动意图,实现手指独立运动和协同操作。和传统的机械结构假肢不同,智能仿生手是一个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科技手”。只需采集微弱的肌电神经电信号,仿生手“感知”人大脑的想法,识别人的运动意图,并精确控制手指的运动。射箭场上,参赛选手们使用智能仿生手拉弓射箭,并完成拾取、摆放、推球、倾倒等精细项目。在200米田径障碍赛上,选手穿戴智能仿生腿,化身“刀锋战士”,分别完成台阶、平衡木、绕杆、跨栏障碍等项目。
在各种科技辅具的加持下,残疾人的生活体验将大幅改变。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