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副主编康保成:排场的源头在元刊杂剧

2024年11月30日晚上,作为第九届羊城粤剧节的压轴大戏,《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竣工庆典晚会暨“剧目卷”首发式在广州红线女大剧院举行。《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丛书的竣工,标志着粤剧成为全国348个剧种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呈现本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丛书共分五大卷,分别为《做打卷》《唱念卷》《音乐卷》《舞美卷》和《剧目卷》,对粤剧的表演艺术进行了追根溯源的发掘和梳理,运用现代科技的手段,以图、文、音、像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翔实反映粤剧表演艺术的整体面貌,把粤剧近百年来最有特色的表演形式记载下来。那么,《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出版对于学术研究有何意义呢?南都记者为此专访了《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副主编、著名戏曲史研究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

图片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丛书的竣工,标志着粤剧成为全国348个剧种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呈现本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

南都:作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副主编,请您谈谈感受?

康保成:我是学文学出身,不懂表演,因此整个编撰工程,我深度参与其中的是《舞美卷》《剧目卷》两卷,不过也能从中深刻体会到粤剧历史的辉煌。譬如《舞美卷》中,粤剧的商业剧场的建立要晚于上海,但是第一个关于剧场建设的官方文件是广州出台的——清朝光绪年间,两广总督签发了全国第一个关于剧场建设的《章程》,这在中国剧场史上是个里程碑。至于《剧目卷》就更不用说了,它与文学关系最密切,所以我的参与程度不但最高,而且还屡有新发现。 

南都:在您看来,《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剧目卷》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康保成:在粤剧艺术领域里,粤剧表演艺术的精华集中体现在数量繁多的剧目上。目前,有记载的粤剧剧目1万多个,作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收官之作的《剧目卷》,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例戏、表演排场、精选剧目予以介绍,因此其可视为全套丛书中分量最为重磅的一卷。

排场作为程式性的演出段落,是粤剧的最大特点和亮点。排场是由固定的角色行当、锣鼓、音乐、身段、舞台调度组合而成,用来表现特定的情节或情境的表演片段‌这些排场通过展现特定场景、特定情绪下的特定身段动作,并结合相对固定的曲白,形成相对固定的套路。不同的排场可以随意组合成为情节完整的故事,以前的大老倌往往通过提纲幕表与自由创造相结合的编演手法,就能造就出数以万计的粤剧舞台剧本。《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剧目卷》提供了190多个排场,有的既有剧本也有演出视频,这是其他剧种所不具备的。 

南都:您在编撰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忘的事?

康保成:作为一名戏剧史研究者,排场的源头在哪儿是我最关心的。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竟然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找到了它的源头。这令我非常难忘。譬如以往人们都认为,“起霸”这一武将出场的程式来自明传奇《千金记》,但我们通过研究史料发现,《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霸王一折了”就是一段表演程式,也就是排场。这次我们在《剧目卷》“排场篇”的综述中就把这个研究成果写进去了。 

南都:在您看来,《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剧目卷》的出版对于学术研究有哪些意义?

康保成:《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剧目卷》的书名虽然强调的是粤剧的艺术大全,但是对整个戏剧史研究具有普遍意义。无论是“排场篇”还是《六国大封相》那样的“例戏篇”,都带有戏剧史的普遍意义。譬如刚才提到的“起霸”程式,许多剧种都用,京昆用得最多。这次通过追索粤剧排场的来源,为“起霸”找到了源头,这实在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又譬如“跳加官”表演的源头,我们没有运用现有的成果,即把“跳加官”与傩联系在一起。因为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跳加官”的源头是宋代的夸官仪式。“跳加官”不仅在粤剧有,京昆及许多地方剧种都有,因此对“跳加官”源头的研究是非常有戏剧史意义的。而“精选剧目篇”的鉴赏,可以看出各个剧种之间的互相移植。以上这些,在我看来,对于研究中国戏剧史都是不可或缺的。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