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显“后劲” 破茧焕新生——探秘息烽县流长镇龙塘村乡村组织振兴之路

正值初冬农闲时节,走入流长镇龙塘村林下淫羊藿种植基地,山林间村民们正忙着拉线、整地、起垄……忙碌有序的种植景象,为这个宁静的村落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成立“1+1”混合所有制公司,探索林下种植中药材淫羊藿,开辟林下经济发展的新通道。这是当前龙塘村在“后进整顿”中,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谋划实施的三条路子之一。

自全县“排队抓尾”被列为“后进村”以来,龙塘村“两委”班子积极践行“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整顿后进为目标”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坚持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载体,深入实施“筑固工程”,扎实推进“五个一”行动,深入剖析、强化整顿,着力解决队伍结构不优、中心任务落实不好、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推动“后进”变“先进”。如今,龙塘村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村党组织由“弱”变“强”



“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两委’班子成员毫无威信、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脏乱、经济基础薄弱、村民之间矛盾纠纷多。”谈及以前的龙塘村,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付洪武感慨万千。

话音刚落,付洪武却话锋一转,“现在的龙塘村,村‘两委’一班人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凝聚力、号召力、组织力更强了。这是党员群众的普遍共识。”

图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组织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今年4月,流长镇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邓忠文被选派到龙塘村任党支部书记。他介绍,针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结构不优、后备力量不足、工作配合不好、业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龙塘村党支部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紧盯高进、培强、严管、优出“四个环节”,健全“选、育、管、用”机制,进一步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夯实战斗堡垒。

截至目前,龙塘村新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干部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3人,新选拔1名29岁本科学历优秀青年进入“六职人员”队伍。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力量1名、村“两委”后备力量2名。重新制定村干部职责分工清单,设定AB角,提升村干部办事效率、增强团队意识。

图片

邓忠文说,想要摘掉“后进村”帽子,就必须抓好党支部这一关键。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宜居乡村、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目标要求,把功夫下在平时,龙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显著增强。

今年6月,流长镇举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龙塘村勇夺第一名。




干群关系由“疏”变“亲”



“村干部经常到家里走访,为我家稳定增收想办法、出主意,借助公益项目建设提供就业机会,生活越来越好。”说起村干部为群众服务,脱贫户壬国富赞不绝口。

“新寨组进组路有一大个坑,车子直接过不了,有没有相关部门来管一下?”“路上的坑太多了,不晓得好久能修好?”“每次出门都小心翼翼地,一不注意就把轮胎撞坏了。”……

上半年,村民通过流长镇创新搭建的“AI网格员”平台将“通组道路破损严重”问题反馈到龙塘村“两委”。接到问题线索后,龙塘村网格长实地查看和到周边群众走访了解到,由于村内部分通组道路年久失修,共有20余处路段出现路面坑洼不平现象,严重影响过往车辆正常通行。为切实保障村民出行安全,龙塘村党支部迅速行动,争取到有关企业资金帮扶,明确由村党员、村小组组长出力的方式,对破损道路进行修缮。经过3天的紧张施工,破损路面整体修复工作完成,及时为群众铺好“安心路”。

图片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路修好了,大家都受益。”新寨组组长彭永强说,在修补道路过程中,有20余名村民自愿加入到队伍中。走在平坦宽敞的路面上,村民们脸上笑开了花,纷纷表示这件事做得好,修路修到大家心坎里了。

“过去村里的老百姓见到村干部是‘躲着’,现在见到村干部是‘围着’。”邓忠文说,依托“AI网格员”平台,努力把优质服务送到村民身边,把矛盾风险化解在村民身边,把平安幸福守护在村民身边。通过心连心听群众呼声,实打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图片

不仅于此,今年6月,龙塘村完成党群服务中心立面修缮,并更新办公设备。干净整洁的办公场所、设备齐全的便民服务站,既有“颜值”又有“内涵”。今年以来,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群众满意度100%。




集体经济由“小”变“大”



初冬天气渐冷,龙塘村刺梨种植基地里仍然人头攒动,技术人员正在给种植户们讲解刺梨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技术,果农们围站一圈,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察修剪示范。

“今年采收刺梨的时节,我一天可以采摘600斤左右。”果农邓军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每天有三四家公司前来收购刺梨鲜果,销路不用愁,种植一季共赚了8万多元。”

“村民收入不再依靠稻谷、玉米等传统作物种植。”邓忠文说,早在2015年,龙塘村便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引领老百姓抱团发展刺梨产业。目前,全村种植刺梨1100余亩,年产量超过800吨,总产值270余万元,每年带动周边村民360人就业增收。

图片

龙塘村地理位置优越,海拔900—1260米,富有独特天然资源——俗称“马血泥”的紫色酸性土壤,富含锌硒钙等矿物质,适合种植中药材、刺梨等喜酸性土壤经济作物。同时,森林植被覆盖率高、夏季气候凉爽,具备开发乡村避暑旅居基础条件。

“‘排队抓尾’以来,通过综合研判分析,我们发现龙塘村其实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邓忠文介绍,结合独特的生态优势,通过外出考察、上级部门指导和有关项目支持,着力书写好农旅融合大文章,龙塘村找准了助推发展的“三条路子”。

第一条,招商引资发展避暑旅居。引进息烽县沛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避暑旅居产业。已盘活闲置农房9栋,改造客房22间、床位40张。第二条,因地制宜种植林下中药材。引进贵州达裕丰泰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与村集体合作成立“1+1”混合所有制公司,先期种植林下中药材淫羊藿30亩,预计村集体年收益10万元。第三条,拓展渠道做强刺梨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积极与县农发公司合作,开发刺梨果脯、刺梨果酒,拓宽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今年,龙塘村集体经济收益已达10万元,相比去年有了大幅增长,来源和渠道也变得多样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知耻而后勇。”邓忠文表示,将奋力赶超先进村,全力呈现一个全新的、充满蓬勃生机的、充满发展活力的新龙塘。

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宁静的龙塘村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图片
融媒记者:徐 健
一审(校):安 娜
二审(校):罗建普
三审(校):罗   胤
签发:罗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