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30日报道 德国《慕尼黑信使报》网站11月24日刊发文章,题为《终结者之战: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延长乌克兰战争》,作者是卡斯滕-迪尔克·欣茨曼。文章摘编如下:
瓦列里·扎卢日内曾说:“当机器人大规模出现在战场上时,它们会导致士兵无法以某种方式在战场上移动。”这名乌克兰武装部队前总司令向《乌克兰真理报》批评了目前乌克兰战争可预见的机器自动化。
当俄罗斯领导人普京依靠一波又一波真人士兵参战时,乌克兰正试图用机器人代替其稀缺的士兵资源,并向世界展示这一做法的可行性。
美国《新闻周刊》最近援引扎卢日内的话报道称:“无力应付机器人会导致一种麻木状态。我们无法向俄军移动,俄军相应也无法向我们移动。”这一事态发展还可能影响乌克兰战争的持续时间和结局。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乌尔丽克·弗兰克在接受德国电视二台采访时说:“近年来,特别是自战争开始以来,乌克兰已成为一个无人机大国。”
据报道,乌克兰总理杰尼斯·什梅加尔最近表示,乌克兰确实将未来在本国生产的武器确定为明确的优先事项。他公开宣布,这些武器首先是各种类型的无人武器系统,例如地面机器人系统。
加拿大国际管理改革研究中心的分析师韦斯利·沃克写道:“无人机技术正在实时改变战争。与所有技术进步一样,在完善进攻与建立更好的防御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根据这一论点,扎卢日内警告说,机器人辅助战争正在延长战争的时间,而不是迅速决出胜负。据《新闻周刊》报道,他预测,在前线取得重大突破还需要数年时间。“根据我的理论,在这一技术进化过程完成,紧接着开始技术材料的积累后,前线才有可能重新实现突破。”根据他的说法,这可能“发生在2027年之后的某个时候”。
观察人士中确实有一种说法,即西方支持乌克兰是为了不让其输掉战争,而并非赢得战争。乌克兰战争中的各个战场被认为是各个参与者的实验场——北约和美国有机会在为了自身利益动用武器前,先测试战争装备的真正实用价值,并在普京积蓄力量准备下一次打击之前,利用这个机会逐步转向无人武器系统。
西方国家政府被一场新世界大战的威胁吓坏了,以至于尽管他们“声称要争取乌克兰的胜利”,但实际上只是向基辅提供仅能防止其在俄罗斯的进攻下崩溃的支持。
美国政治学教授雅各布·格里吉尔写道,显而易见,西方的目标不是在战场上打败俄罗斯,而是在必要时给予乌克兰支持。他在《外交》双月刊上指出,西方正在等待普京意识到进一步的军事升级将适得其反并自行结束战争的那一刻。
到目前为止,V5型海上自主警卫无人艇等机器人武器的成功,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并证明未来水面舰艇可以在体积缩小的同时提高性能。但是,即使是配备了机关枪的地面无人车也难以阻止俄罗斯的攻势。德国政府现在承诺提供的4000架人工智能无人机大概也难以阻止。
在战场上,除了突击步枪或火炮的战争,电子工程师和信息技术应用开发人员的竞争也在激烈进行。比利时《政治报·欧洲版》今年5月曾经报道,人工智能在战场上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分析师弗朗兹-斯蒂芬·加迪指出,从“成本效益分析”的角度来看,自主武器系统的效率很低。“这些(武器)平台目前都还没有达到可以真正大规模持续使用,且无需庞大配套基础设施的阶段。”(编译/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