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爽贵阳的“红色家底” |走进“金叶”大木,追寻革命记忆

在贵阳贵安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

每一块石头、每一寸土地

都记录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鲜红的五角星

金黄的党徽

行走在这里

错落有致的民居墙体

处处凸显“红色”元素

今天

让我们走进修文县大木村

在这里探寻红色记忆

感悟革命力量


红军长征·红色文化

图片

大木村位于贵阳市修文县六屯镇,是一座拥有600年历史的布依族古村落,村里有许多古老民居,墙壁上发现多幅字迹模糊的宣传标语,其中有一幅,就是红军长征途经这里所书写的大木红军标语,内容为:“红军是乾人的军队”(乾人即干人:指帮地主干活的穷人)。标语幅高70厘米、宽400厘米,1982年4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修文县志》(首轮1998版)记载道:“民国二十四年四月三日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县境腊鲊乡(今桃源乡),驻该乡大木寨的红军即在寨民住房墙壁上书写数条大幅标语宣传革命。红军走后,民国县政府饬令洗除,惟有李忠良住房墙上‘红军是乾人的军队’一幅,被村民用柴草掩护,始得保存。”


图片


据悉,1935年4月3日,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进入都堡、长田、大木一带宿营,只在野外挖灶生火做饭、露营,不打扰村民,还主动帮助村民挑水、砍柴、做农活,将土豪劣绅的粮食、衣物分发给群众,深得老百姓拥护。当晚九点,中央红军在大木布依寨附近发了一封明码电报,让大木村成为红军长征中佯攻贵阳,从而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历史发生地。


图片


“当时,朱德总司令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从今天开阳的白马洞翻山越岭,到达我们六屯这个地方,在格都堡(都堡村)、长田、大木一带露宿。在大木寨这里,红军在一张报纸上看到蒋介石亲临贵阳督战的消息,于是向在乌江北岸牵制敌人的红军发了一封明码电报:‘我今天在扎佐东北地区’。这封明码电报,让蒋介石认为红军要攻打贵阳,慌忙调兵遣将,这为我们红军实现战略转移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六屯镇大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福贵介绍道。

图片



大木村红军文化广场

图片

红军长征留下的点点滴滴,如今依旧烙印在当地群众心目中,深深浸润着这一方水土。大木村村民聚居地,沿街都有耀眼的红星和红军途经大木的生动壁画,村里还建有大木红军文化广场、红色记忆馆等。


图片


2017年,在大木村修建大木红军文化广场并投入使用,大木红军文化广场建设在大木红军标语旁,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聆听红色故事,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场所。如今,大木村已成为开展革命教育、党建活动的现场教学基地。


图片

图片



“金叶”大木闪耀“红色”光芒

图片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大木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以李政忠、李福贵为代表的新时代大木人,红心向党、赤诚为民,以实际行动让“红色”光芒在“金叶”大木持续绽放。


图片


大木村青瓦白墙的村居依山就势分布,民宿、客栈散布其间,不少房子外墙上绘着大大的红色五角星,沿路电灯杆上也有“永远跟党走”的醒目文字。红色记忆馆、浮雕墙、民房墙壁上“红军是干人的军队”标语……近年来,大木村围绕红色文化陆续做好挖掘宣传工作,厚植文化底蕴。“‘红色’和‘绿色’正是大木村的底色。擦亮乡村底色,谋划振兴发展,不仅要摸清‘资源底数’,找准路子,还要有‘领头雁’带着干。”大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红林说,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一代代大木村村民,深受长征精神滋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在村里已发展党员80余人。


图片


俯瞰群山环抱的大木村,坐落在中心的村委会,一头连着红色记忆馆、红星广场,一头连着“大木村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基地”,碧绿的金叶湖侧卧在旁。“我已经来过两次了,这次是陪朋友参加一个散客团。这里风景好,交通方便,还有长征文化,很多红色记忆,我们这一辈人看了非常有感触。游客说,大家四处走走看看,合影留念,还自带表演服拍摄视频,深入感受红色文化。


图片


红色资源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蓄力赋能。大木村着力讲好红色故事、用好民族特色、做好农事体验,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子,近年来,先后斩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国家级金字招牌,以及“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省级牌子。

图片


红色故事是历史的见证

是民族的瑰宝

在追寻红色记忆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

更要传承红色基因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图片

部分综合自爽爽贵阳 心学修文、修文文旅、贵阳发布
编辑/谢茜 责编/陈萌 审核/王营 终审/谢涛

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