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检验大学的重要标准”

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通讯员 王之康

11月29日下午,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在武汉主讲2025年深圳理工大学湖北省招生说明会,他看到台下的人“黑压压的”一片,很感动。

图片

这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大部分家长是请假来的,有人特意带来了正在放考试假的孩子。

其实,深圳理工大学才半岁。今年5月30日,这所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为基础筹建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被教育部批复设立,今年6月首次启动招生工作,共招收广东省120名物理类考生,其中最高分664分,最低分624分。

2025年,该校将招生范围扩大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内蒙古等省(自治区)。朱迪俭和校长樊建平分头到各省宣讲,均收获热烈反响,活动中家长、学生所提问题的专业程度,也常令他们感叹。

为什么理解和选择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家长、学生越来越多?朱迪俭认为,当前,前沿科学与技术处于大爆发阶段,交叉学科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要使学生成才,大学教育离不开“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要敢于打破原有格局,才能和正处于剧烈发展变化中的产业格局进行匹配……传统高校有其自身发展惯性和历史沉淀,但以深圳理工大学等为代表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能轻装上阵,所有办学举措都围绕“实现科研资源、产业资源与教学育人的深度结合”来,自然能吸引很多学生和家长。

“新大学”的“新”是全方位的

极目新闻: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大学可以在哪些地方“新”?

图片

朱迪俭:“新”应该是全方位的。

比如说,我们的育人模式很新。我们搭建了“书院+学院+研究院”三院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学院开展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深圳先进院等一流科研机构以科研平台和产业资源提供实践教学支持,书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大一时不分专业,接受通识教育,并在6个不同方向的实验室轮转实践;大二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专业;大三再进一步自主选择学术轨、工程轨、创业轨发展;大四是科研实践、产业实习、创新创业的时间。

我们的专业设置也很不一样。你看我们的七个专业学院的名字就能发现,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很多都有“加”,因为我们的专业设置第一关键词就是“交叉”。学校每个院系也都包含多个学科方向。以基于脑科学的生命健康学院为例,除了传统的生物学系,还设有神经生物学系、智能交叉科学中心、精神健康与公共卫生3个交叉系,每个系的培养方案都将生物与数理化乃至工程打通。考虑到深圳将加速推进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在不断发展,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也在不断革新,以回应这些领域的问题与需求。

人均实验室资源得天独厚。深圳理工大学的本科生星期五不上课,他们要“泡”在国家级、省市级的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科研平台。从大一起引导本科生进实验室,是大学生进入研究领域的最有效途径,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尤为重要。

给学生的成绩单也不同。一张学术教育成绩单反映学业课程学习情况,一张素质教育成绩单体现学生家国情怀、自我探索、服务社会等个人品质大学4年间的进步程度。我们鼓励学生做“大写的人”。

所有的“新”,都是为了培养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他们未来可能是优秀科学家,也可能是卓越工程师、创新企业家。

有想法的学生更可能拔尖创新

极目新闻:目前深圳理工大学首批本科生已入校3个月了,他们喜欢学校的培养模式吗?

朱迪俭:我感觉他们是如鱼得水,他们有很多探索自我的机会。刚才有武汉的高三学生跟我说,现在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也不知道要选什么专业。我跟他说这很正常,你们现在几乎没有深入接触社会的机会,但你如果报考我们学校就不会有选择困难症,因为只需要填一个大类,到校后有一年的时间去试,试出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在什么领域。

极目新闻:那么,什么样的学生能走得更远?

朱迪俭:有内在的创新动力,能够主动去探寻的。在未来,学知识是个容易的事,创新才是难的。

通俗地讲,就是有想法的学生。不是说老师教你怎么上课就怎么上课,而是能自主学习,自主研发,自主成长,同时又有着高远的目标。这样的学生未来一定能发展得很好。

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尽力去托举他们。我们有很好的科研资源。像深圳先进院牵头和参与建设的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定量合成生物学、集成电路材料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还有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等国家级创新中心,以及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两个大科学装置,都将成为深圳理工大学重要的科研教学基地。我们也有很好的产业资源。作为2023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排名第一的城市,深圳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为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广阔空间。深圳先进院牵头建设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孵化器和产业园,为培养实战型人才提供了“练兵场”。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