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等联合组织开展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济宁进行。
在济宁市博物馆文化中心馆,一件造型精美的鹿角铜鸟兽首饰吸引着众人目光。只见一只铜兽首和四只形态各异的铜铸“小鸟”栖息在形如树杈的鹿角上,“小鸟”长着羊角、牛头、鸡冠等形态各异的其他动物形象,活灵活现。据了解,这件器物来自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于1978年在山东滕州的薛国故城遗址中出土,考古专家推测这是一件祭祀使用的礼器。
济宁市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黄晓晨介绍,该器物正是春秋时期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例证,“济宁当时属于东夷族部落,崇拜鸟图腾。鸟头部位不同的动物象征着其他部落的图腾,这也是当时部落与部落之间相互融合的典型例证。”不同部落的先民们在泗河流域互动、流转和融合,体现了中原文明与东夷文明间的交汇融合。
据了解,济宁市博物馆始建于1985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达16余万件套。馆内的“济宁千秋”展是了解济宁地区历史文化的必游之地,从远古文明的曙光初现,到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再到汉唐盛世的辉煌璀璨,直至近现代的沧桑巨变,济宁的历史如同一部厚重的书卷,将过往的荣耀与灿烂呈现到来访者眼前。目前,济宁市博物馆文化中心馆以宏大的建筑规模和丰富的藏品,成为济宁文化的新地标。
记者:李睿 编辑:俞丹 摄像:冯松豪 剪辑:冯松豪 校对:杨荷放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