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李楠楠
1960年,一场高烧,让4岁的柳兴涛失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
“山东好人”、烟台市无声洗车场经理柳兴涛。人民视频供图。
听不见、说不出,但他没有认输。进聋哑学校读书,练出一手好字;当木匠做家具,绝不偷工减料。凭借一手好手艺,柳兴涛赢得了口碑,请他干活的人也越来越多。
虽然干木匠早出晚归,但只要柳兴涛在家,邻居家具坏了,自行车坏了,他能修就帮忙修,从不额外收取任何费用。“平日里邻里街坊特别照顾我,我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不算啥。”柳兴涛总是这样说。
22岁那年,柳兴涛结婚了,妻子也是聋哑人,同样要强的一家人自食其力,一起开了一家洗车场,取名“无声洗车场”。
洗车属于又脏又累的苦活,但“无声洗车场”始终坚持以最低廉的价格,为顾客提供最周到的服务。
洗、擦、清理地毯、冲洗轮胎……每天反复的8道洗车工序,每个环节都绝不含糊。虽然无法跟顾客直接沟通,需要靠打字和手势,但柳兴涛和妻子自学唇语,只要车一进洗车场,他们总能第一时间“读取”车主的需求。
他们像爱自己的车一样爱车主的车。在柳兴涛的店里,无论是洗车还是补胎都有着很清楚的价格明细,每次车主来,他都会主动向车主出示价格明细表,他坚信,“不该挣的钱,我们一分不要。”
凭着如此细致、周到的服务,很多车主专门找过来洗车。
他总说,小小的洗车场,能力有限。但人们到了店里会发现,“无声洗车场”还有4位员工,也是聋哑人。
大家有活一起干,有饭一起吃。“入职最久”的员工老徐回忆起当初来洗车场求职时的场景,依然心怀感激。因为聋哑人的身份,让老徐在求职时四处碰壁。当他拿着纸笔试探地问“洗车场招不招人”时,柳兴涛痛快地留下了他。自此,大家就跟家人一样。老徐说:“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不仅是一个工作机会,更是生活的一份温暖与希望。”
无声洗车场,默默传递着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