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生活|我在“一元茶馆”理过发

潮新闻客户端 徐连生

图片

在湖州南浔区荻港古村落有一家特别的茶馆,名字就挺吸引人,叫“一元茶馆”,如今已成了网红打卡地。在茶馆的门前有一条溪流,两侧有两座桥,一座叫积善桥,另一座叫余庆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对“一元茶馆”的最好注解。

图片

二丫为一元茶馆潘平福师傅画的肖像习作。

湖州到荻港古村落自驾约半个小时车程,是老舍之子舒乙笔下的“最好江南小镇”。江浙地区江南古镇众多,近的有南浔古镇、乌镇,稍远一些的有周庄、同里和西塘古镇等,这些古镇我都去过,最原汁原味的要数荻港了,开发较晚,商业气息相对淡些。很多人知晓荻港古村落,是通过抖音平台或相关媒体报道,奔着“一元茶馆”来的。

图片

前段日子,我和妻子带上二丫从湖城家中出发,直奔“一元茶馆”。走在小镇古民居长廊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自南宋建村至今,荻港古村落已有千年历史,自古就有“苕溪隐渔”之称,尤其是保护完整的桑基渔塘,让荻港成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片

走近“一元茶馆”,映入眼帘的是湖州书法家石风题写的“一元茶馆”木刻匾额,大门的两边题有一副对联,上联为:一叶香茗藏世界,下联为:半壶清泉煮乾坤。左侧门上挂着今日茶价公示牌,右侧门上挂着一个装裱好的条幅,上书:香茗古镇一元茶,情满荻港聚华园。走进茶馆室内,此时茶馆老板82岁潘平福老先生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一位75岁的张军清老大爷忙着给我们沏茶,我们边品茶边参观茶馆,聆听阿江同行的摄影师张老师介绍茶馆背后的感人故事。

图片

茶馆老板潘师傅已是茶馆的第4代经营者,是位慈眉善目且富有爱心的一位老人,潘师傅讲话和风细雨,特热情特有耐心,也许是属羊天生温和善良。我同他了解茶馆的前生今世,不厌其烦地给我一一介绍。茶馆开业于1896年,至今已有128年历史,是名符其实的百年老店,分前后两进一个厢房,前厅约40个平方米,专供茶客喝茶聊天的地方,后厅为聚华堂,看戏的场所,厢房为库房。茶馆不大,甚至有点破旧,但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者,我们喝茶时就碰见了杭州、苏州两批茶客,茶馆斑驳的墙体承载着厚重历史感的老建筑,仿佛在述说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图片

“一元茶馆”原名叫“聚华园茶馆”,茶馆木刻匾额招牌字迹依稀可见,仍挂在茶馆右侧山墙上。潘师傅经营茶馆也有50多年,张军清老大爷已跟随他30多年,协助打理招呼茶客。张军清老大爷是个五保户,先天聋哑,他虽然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讲不出话来,但心灵手巧、为人忠厚、踏实肯干,深得潘师傅信任。潘师傅平时对张大爷特别关心,不是兄弟胜似兄弟,能共同经营茶馆30多年,就是最好的见证。“一元茶馆”是从2012年起命名的,当地老茶客定价为1元一位可喝一整天,算是无偿服务,原来仅收5角钱,外地游客5元一位,好在是零租金,潘师傅的理发店生意尚可,茶馆才得以维持正常运转。

图片

据潘师傅介绍,上海一位老摄影师十年坚守,让他很感动。上海的这位老摄影师叫朱立本,70岁左右的年纪,从2014年9月起,每年都会到荻港“一元茶馆”为老茶客拍一次照,这一坚持就是10整年。当年第一次共为43位老茶客拍照,今年再一次为老茶客拍照,如今仍健在的还剩下18人,让人有种莫名的伤感,他们都是茶馆的历史见证人。

图片

同潘师傅的聊天闲谈中,二丫已为他画了一幅速写,并赠送老人家合影留念。潘师傅原是一位乡村理发师,如今仍在坚持。来“一元茶馆”,我体验了一回大师级的老手艺,还是我儿时熟悉的乡村理发师的味道,手法之老道,技能之闲熟,让我不由地竖起大拇指。潘师傅特地给我围上了花围裙,特亮眼,理发、洗头、修剪、修面、擦香,一气呵成,且发型修剪的超赞,我很满意!

图片

张小卫拍摄。

潘师傅50多年如一日,长期坚持实属不易。如今的"一元茶馆"已成了荻港古村落4A级景区的网红店,这既是当地老茶客品尝聊天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份人间大爱的接续传承。愿潘师傅继续坚守那份初心,奉献人间大爱,留住那一缕乡愁,把“一元茶馆”这块金字招牌擦的更亮。

图片

图片除张小卫拍摄外,均为作者拍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