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湖南 这位书法大家,竟是“飞鸟依人”成语的出处与原型

图片

当年在湘乡县城求学时,每每经过有些破败的褚公祠,总不敢相信历史上显赫一时的“顾命大臣”,曾跟我踩过同一片土地。藉由此次采访,再探褚公祠,我才确信他与湘乡的缘分,至今仍在滋养着这片土地。用省文联副主席、本期解联嘉宾倪文华的话说:“被贬潭州,是褚遂良人生的不幸,却是湖湘的大幸!”

图片

洗墨有清池,碎金留逸少真传,如见群鸿戏海;

疾风知劲草,还笏报文皇顾命,休云飞鸟依人

“这副联生动概述了褚遂良的书法成就和事功人品。” 2024年一个冬日的下午,倪文华为记者热情解联。那个曾以为隔我天远地远的“顾命大臣”,穿越1300余年来到我的面前。

遂良之为书:径行直遂 泽被后世

“此联句句用典,蕴含丰富的人物典故和文化内涵。”倪文华说,2017年,湘乡重新修缮褚公祠时,征集过一大批楹联,如今,翻修一新的褚公祠里,几乎每根柱子上都刻挂有楹联,“我觉得最好的还是这一副。”

图片褚公祠内的褚遂良雕像

褚遂良以书法名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上联就是写他的书法成就。

“洗墨有清池”用到王羲之“洗墨池”典,暗写王羲之少年学书,刻苦练字,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池水尽墨;实写褚遂良被贬潭州后,曾到湘乡城东感应寺与方丈叙兴唐大业,寺左有清池,褚遂良临池赋诗,洗笔于此。洗笔池后成湘乡八景之一,名“笔沼春云”。

“碎金留逸少真传”承接上一句,“碎金”比喻书法作品的点画形态有如散落的金子般珍贵,璀璨夺目,充分肯定褚遂良的书法得到王羲之(字逸少)的真传,技艺高超,笔墨生辉;唐人评价褚遂良的书法也用到“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第三句中,“群鸿戏海”这个成语,本身也是用来赞誉书法的,意思是像许多飞鸿在大海上游戏,形容书法遒劲灵动,生机勃勃。引用的是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中的名句“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

褚遂良的书法之路,可谓“径行直遂”。他出生于典型的书宦之家,其父褚亮与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同朝为官,关系很好。青年时期,褚遂良便兼学到欧、虞等书家的长处,随后又临习了王羲之的真迹,书法水平突飞猛进。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李世民曾哀叹“无与论书者”,魏征推荐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由此褚遂良被李世民任命为侍书。用“逸少真传”形容褚遂良的书法,毫不夸张。

倪文华说,褚遂良在书法上最让人称道的是其创新性与开放性,所以后人称他为书法界的“广大教化主”。先说创新,这是褚遂良留给现代书家最值得弘扬的精神。他在继承二王、欧、虞书法的基础上,突破规范,张扬笔法,给楷书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空灵的书风。再说开放,历代书家中,褚遂良第一个将自己的笔法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不同于欧、虞等多用裹锋束锋,他惯用露锋尖锋,运笔轨迹清晰可见,笔意笔迹一一展现,旁人观之可学。他的书法一直是唐代及后人师法仿效的对象,颜真卿、米芾等都深受他影响,“今人要习楷书,我觉得褚体就是很好的教材。”倪文华郑重推荐。

遥想当年,这位曾为唐太宗侍书的大书法家陡然莅临湘乡这个小地方,当地民众尤其是倾心学书的士子们该是何等的欢欣。“褚公祠”这一全国少有的以书法为主题的名人专祠,就这样矗立在了他仅短暂停驻的湘乡。

图片矗立在涟水河边的褚公祠

2019年12月,由省文联主管的湖南省褚遂良书法院在湘乡揭牌成立,如今,自宋代始建的褚公祠已修缮一新。前堂有褚遂良的汉白玉雕像、生平展厅、书法拓片,以及历朝历代为他撰写的楹联;后院则设有褚遂良书法院及湘乡六位当代书法名家工作室。是追溯,亦是传承……

遂良之为人:强直自遂 见危搏命

再说下联。首句引用的是李世民《赐萧瑀》的诗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比喻只有在艰难困苦环境中才能彰显一个人的品格能力,只有在动荡混乱的时代才能检验出谁是忠诚之人。

褚遂良正是这样一个“强直自遂”的人。倪文华感叹,如果说褚遂良的书法之途顺遂坦荡,那他的政治生涯可谓是“断崖式”下跌。前面数十年鲜花着锦,一度做到“顾命大臣”;最后却落得个一贬再贬、客死他乡,第二句“还笏报文皇顾命”说的就是造成他人生重大转折的这一历史事件。

“那‘飞鸟依人’是啥意思呢?这不是形容女孩子的吗?”记者好奇发问。倪文华笑着解释,这一句引用的正是当年唐太宗对褚遂良的评价,“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可见“飞鸟依人”原来并非形容女孩,而是形容像褚遂良这样既有本事又忠诚可用的男人。

图片倪文华为记者解联

有两件史事足以证明褚遂良的正直与忠诚。第一是“起居注”事件:古代设“起居郎”一职专司“起居注”,记录皇帝每日言行以便修史。贞观年间,褚遂良担任起居郎。某天唐太宗问他,“你记录了我什么事?我能大概看一下吗?”褚遂良严词拒绝。太宗又问:“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褚遂良答:“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他回答得很硬气。唐太宗不仅不计较他有拂龙意,反而更加重用他。甚至,唐太宗在临终前,还将李治托付给褚遂良和国舅长孙无忌,让两人以“顾命大臣”的身份辅佐李治。

再说第二件,亦即联中提到的“还笏”一事。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欲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因武氏的特殊身份和野心,此事遭到褚遂良、长孙无忌等的强烈反对。高宗召他们进宫商议时,褚遂良用一种以命相搏、弃官不做的姿态,将官笏放在殿阶之上,又把官帽摘下,跪地叩头,直到血流不止,以此来报答唐太宗(谥号“文皇”)的知遇之恩。当时武则天正坐在帘后,当即大呼“何不扑杀此僚”。快60岁的褚遂良,自此开始他的人生大转折:初贬潭州(长沙)、再贬桂林、三贬越南清化,最后客死越南。“这体现了他‘见危搏命’的君子之风。”倪文华说。

所幸公道自在人心。褚遂良死后四十余年,武则天经“神龙政变”后还政李显,并在病危之际下令恢复褚遂良官爵,追谥他为“文忠”;公元789年,唐德宗下诏将褚遂良画像绘于凌烟阁上,让他享有与唐初开国功臣们同样的荣耀‌。

图片

褚公祠外景

他与湘乡的相遇,正是其初贬潭州之时。其时他尚心怀期待,不以己悲,却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与人聊的是兴唐之事,赋的是“烂漫桐花二月天”。不到两年的相处,流传下足传千载的缘分。

湘乡百姓感动于他的“还笏”壮举、钦佩于他的心怀大义、尊崇于他的高超书艺,于是有了褚公祠,有了历朝历代赞颂他的楹联,有了我们此次因联而来的追寻!

记者手记:

“官二代”启示录

朱晓华

图片

褚遂良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褚亮是李世民创业时期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参谋,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出生即是赢家的他,原本躺平便可顺遂一生,却选择将一生过得跌宕起伏,最终为官为艺都超越父辈,活成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典型。

他是怎么做到的?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一是培养忠直担当的品格。对国忠诚但对上不盲从;二是养成踏实务实的作风,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三是涵育博学游艺的修为。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古人常集官人、诗人、艺人、学人于一体,真正让他们留下声名的,往往不是官职,而是民声、是他们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

褚遂良的为人为官、为书为艺,值得每一位年轻人学习。

【解联嘉宾】倪文华

图片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书法院副院长,湖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湖南九歌书画院、名人书画馆、齐白石纪念馆特聘艺术家。

图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陈永刚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朱晓华

摄影摄像/李健 邹尚奇

剪辑/戴钺

设计/周子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