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tephen Barrett William T. Jarvis
编译:捣蛋之父经常有人问:为什么你总是批评我们国家的毉学骗子,对国外的医药骗子却视而不见?我们之所以更加关注国内状况,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国内。读过本文,你会发现,全世界的医药骗子都是一样的。
如今的虚假医药销售者都是精明的家伙。你恐惧时,他们给你安慰;你期盼时,他们给你希望。然而,一旦你盲目信任他们,他们将会毫不犹豫地把曾给与你的连本带利全部夺走。很少有被骗者去数一数自己被骗了多少次,或是去认清骗子的骗术。给自己儿女喂食维生素片的妈妈,会停顿一下思考孩子真的需要服用维生素片吗?那些订阅健康食品类期刊的铁杆读者,会认识到他们阅读的是刺激消费的广告吗?不一定。大多数人认为辨识虚假医药很容易,事实并非如此。虚假医药推销者,一般会披着科学的外衣,卖弄科学术语和词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连连称呼正襟危坐的家伙们“专家”、“顶尖科学家”。“虚假医药”(quack)这个特别的词汇容易让我们想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古怪的人正从他的马车里拿出蛇油吆喝着让路人购买。会有人买吗?当然,那些糊涂蛋们不会错过上当受骗的机会。或许,如今兜售蛇油的生意已经兴隆不起来了。那么针灸呢?有机食物呢?发质分析呢?饮食指导书籍呢?大剂量维生素呢?强效抗压型呢?降胆固醇茶呢?顺势疗法呢?磁疗呢?治疗艾滋病的保健品呢?净化身体的产品呢?虚假医药生产者每年会赚走数十亿的钱,生意岂止一个红火了得。什么青春痘祛除剂,免疫力增强剂,水净化器,增补剂,身体化学物质平衡产品,治疗关节炎的食物疗法,等等简直数不胜数。虚假医药的制胜法宝不是它们的质量,而是它们施加给消费者的影响力。给那些饱受疼痛的人,许诺“缓解疼痛”;给那些身患绝症的人,许诺以希望;对那些格外关注食品营养的人,他们会问“营养真的足够了吗”;对担忧环境污染的人,他们会劝“买一些纯天然的吧”。总之,这些精明的家伙们善于攻心,他们总是不断地给人承诺健康和长寿。。这篇文章将会展示给你看,他们具体是如何做的。一个外表可人的空中乘务人员告诉一名内科医生,她每天服用超过20片的维生素片。她说:“我曾经整天感到异常疲惫,但现在我的感觉好极了!”医生回答道:“哦, 可是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过量服用维生素片会有像你描述的那种效果。为什么不试一试,服用一个月然后停用一个月,看看它是否真的对你有帮助?毕竟,每年花费300美元有些浪费了。”她说:“大夫,我不关心你所说的。我只是知道维生素片帮了我大忙。”如何让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对大剂量服用维生素的效果深信不疑呢?首先,利用她的好奇心让她看一看、试一试;然后,利用她的虚荣心让她高估自己的个人体验,漠视科学证据。补充剂推销者会推广一个叫做“生化体质”的概念,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所以政府卫生部门设定的《推荐饮食摄取量》(RDAs)对她不适用。骗子不会告诉你科学家们在制定推荐标准时已经谨慎地考虑到了个体差异。其中,尤其危险的是骗子们会给你说“虽然这种药(疗法)对别人没有效果,但或许对你是有效的”(你是个例外)。一则诱人的广告语经常会出现在电视上:做你自己,做你自己的医生。大多数自认为受益于虚假医药的人,非常乐于和他们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他们很难意识到凭借个人经验去评估一种健康产品的疗效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美丽空姐,普通人服用大剂量维生素片后感觉好多了并不能排除自愈或是安慰剂效应的可能。由于我们容易相信别人的个体经验,个体评价成为了劝说利器。尽管个体评价很不靠谱,但它的确成为虚假医药成功的柱石。营销营养品的公司往往拥有将消费者转变成推销员的系统方法。一家公司的销售手册上如是说:“当你将我们的产品分享时,你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将产品的好处传递给你关心的人。把你认识的人列个名单,你将会惊讶地发现你的人脉如此广大。而这个名单,是你拥有的潜在客户资源。”另一家企业的销售主管暗示道:“回应客户评价中的所有反对意见。这就是鼓动的秘密所在!”如果你的朋友或是邻居向你推荐维生素时,你不必感到惊讶。成百万的美国人在各级各类销售分部进行了注册。就像毒品成瘾的人,他们成为了满足自己所需的供应商。一句经典的推销用语是这样的:“你怎样才能感觉良好精力充沛呢?用几周的时间试试我的维生素片吧。”人们心情总会有起有落,朋友的关注或是暗示,往往会令人感觉好多了。许多试用过维生素片的人误以为有效果,所以不惜虚高的价格继续购买服用之。维生素销售带来的利润如此不菲,一些声誉良好的企业也按耐不住寂寞参与到误导的队伍中,企图捞一桶金。举个例子,许多年来,生产克补片(注:一种多种维生素补充剂)的美国立达实验室和霍夫曼—罗氏公司在畅销杂志上登出广告,声称生活的重压“偷走”了身体中的维生素,而维生素缺乏会给身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虚假医药采用的另一种诱惑消费者的方式是发明疾病。现实中,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身体小毛病,比如轻微疼痛,一般由生活压力、突发事件、年龄增长等引起。虚假医药公司瞅准机会,开始给这小小毛病贴上疾病的标签并提供“治疗方案”。一些执业医师声称能够在未发病前或是在正规手段检测前,检测出身体的某种“缺失”、“失调”或“毒性”等。然后他们会卖给你一些补充剂,用来恢复平衡或排除毒素。如果有人因他们的警告而感到恐惧,那么他们得手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当今社会,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是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对于这些,骗子们会夸大事实或是过度简单化,就是不告诉人们其中的真实逻辑。为了推销“有机”食品,他们会对食品添加剂群起而攻之,着力点放在食品添加剂的“毒性”上。他们绝不会提及现代食品技术已经对食品添加剂的自然毒性进行了有效地去除和防止。他们也绝口不提许多食品添加剂本身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食糖一直以来遭受着卑劣的攻击,被错误地指责为世界上大多数疾病的罪魁。然而,骗子们绝不会仅仅止于引起人们对疾病的恐惧,他们的真实动机是销售“解毒剂”。听说过维生素C能缓解吸烟的危害吗?或者维生素E能够抵抗环境污染吗?若没听过,你得找个身边的超级推销员咨询咨询。医药骗子们最恶劣的恐惧灌输案例是攻击氟化水。即便氟化水的安全性已经被科学界确认,医药骗子们仍会精心策划、规劝人们勿饮氟化水以免蛀牙。成百万的儿童因此类谣言而受害。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苦苦追寻四种东西:爱,永葆青春,万能药,大力丸。医药骗子很愿意满足人们的这些愿望,他们假装有能力拥有麒麟角、万能药、护身符或神酒。如今,则是维生素、蜂花粉、人参、葆青春药、金字塔、腺体提取物、生物节律图、芳香疗法等等等等。甚至正规厂家也会力趋不辍。他们说,牙膏和古龙香水能够促进我们爱的质量,发型和护肤品能让我们“更年轻”。奥运会运动员告诉我们,谷物早餐是他获得冠军的秘诀。年轻的模特告诉我们,吸烟的男人很性感很有趣。为病重的人提供假希望体现出医疗骗子们的残忍,因为这会诱使患者远离有效的正规治疗。即便对于身患绝症的人,提供假希望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研究死亡过程的专家告诉我们,当绝症病人认识到死亡已成定局时,只要他们没有被抛弃的感觉,他们就会调整心态坦然接受命运。然而,如果给绝症病人贩卖假希望,他们就会形成拒绝接受命运的心态。如此一来,他们的财富将会被白白浪费,弥留之际的平和心境也会不再。医药骗子能够得手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一种散发自信心的能力。即便他们承认自己的方法并未被证明有效,他们也会“告诫”人们接受那些业已被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证明有效的疗法困难重重、费用昂贵。骗子们表现出的自信心,很容易感染到病人及其家属。人们似乎乐于做出选择,所以骗子们经常使用“替代疗法”。什么是替代的真实含义?比如使用阿司匹林或泰诺林作为替代药物治疗轻微的身体疼痛,这两种药被证明安全而有效;乳房肿瘤切除术可以作为乳房癌根治术的替代疗法,两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有可靠证据支撑。能不能用一种不安全、无效或者不能证实其疗效的疗法来替代已被证明安全有效的疗法呢?显然不能。医疗骗子并不总是满足于假治疗,有时他们也提供合法的治疗——他们采用买一送一、额外治疗的方式。例如用于治疗心理障碍的“分子矫正”疗法,它采用了大剂量的维生素外加正规疗法相结合的方式。接受过“额外”治疗的病人,经常自认为他们需要服用维生素并且这一生都应该服用下去。一项好的治疗应该坚决舍弃不必要的治疗步骤,“分子矫正”疗法不是一种好的治疗法。另一种精巧的伎俩是,通过联合的方式,将他们的产品囊括进常规的治疗方案中。这种伎俩,能为医疗骗子们提供可观的额外收入。使用两面都一样的硬币,是骗子们惯用的把戏。当病人接受了联合治疗(正规疗法和虚假疗法)并且病情好转,虚假疗法便会赢得信誉;如果病情恶化,骗子们会说病人来得太迟了,或者干脆归罪于正规疗法。一些医疗骗子会将被证明有效的和未被证明有效的两种疗法混合使用,然后再起个雅俗共赏的名称叫做“补充疗法”或者“整合疗法”。医药骗子很会使用人体自愈现象来提升自己的信誉。他们极不情愿在法律层面做出任何健康声明,在产品推介会上他们会说:“你可以服用这个产品,然后告诉我它对你的帮助。”一种策略是推卸责任,经常用于治疗癌症的骗局。如果治疗未起效,他们会说那是因为放疗或是化疗已经麻痹了人体免疫系统。另一种推销术是含糊其辞。骗子们会通过暗示的方式指出你“可能”维生素缺乏、宫颈感染或者别的什么,反正他们能治。在免责声明上做文章是行骗的一个好策略。他们会承诺能“净化”、“排毒”、平衡生化物质、释放“神经能量”、取得与自然的和谐或者其它“帮助身体自愈”的东西,就是不会承诺能治好你的病。这种含糊其辞的免责声明有两种用途:其一,使人无法衡量药物的治病原理;其二,你也无法证明它错了。另外,如果骗子不是医生,使用非专业术语能够使他逃脱非法行医的指控。有些推介不科学医疗实践的书籍中,一般会暗示读者在接受书中建议前要咨询医生的意见。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不过是作者和出版社为了逃避可能引起的法律责任,因为书中内容很可能误导读者接受危险的想法。作者和出版社对此心知肚明,遗憾的是,大多数读者不会真的在接受书中建议前向医生咨询。如果读者征求医生的建议,他们会在最快的时间里把那书扔掉。有些时候,骗子们会说:“你就医得太迟了,但我会尽我所能的帮助你。”这句话的另外一层含义是,如果他的帮助失败了,你只能选择自责。另外,如果病人突然清醒过来终止接受骗子的治疗,那么治疗的失败也只能归罪于病人自己了。退款保证,是邮购虚假医药的骗子们的最爱,他们事实上无意退还钱款,即便受骗者费力地将购得的产品退回。一种强大的劝说术叫做“不劳而获”,是减肥产品广告中常用的手段。它也是电话销售商们的鱼饵,他们会给买水净化器、半年疗程维生素或其他保健瓶或营养品的人“有价但免费的奖品”。那些咬钩的人最终会发现,自己得到的不过是一些实际价值远小于定价的东西。信用卡使用者或许有体会,因为他们一不小心就会非法透支额度。还有一种骗术叫做“文化关联”,推销者会宣讲充满偏见的理论,来把目标消费群的宗教文化信念与产品相关联,增大目标消费群购买其产品的概率。在有关病人满意度的较量中,艺术面对科学几乎获得全胜。虚假医药骗子往往是传授健康观念的艺术家,其秘诀是让病人相信他是个富有关怀精神的人。为了做到这一点,骗子们必须表现出十足的爱心。他们会让接待员记录下每一位病人的兴趣爱好,以便在将来病人就医时让他感受到人文关怀。这种做法很容易让病人体会到温暖。一些骗子甚至费尽心机地给每一位病人送去生日贺卡。虽然,这些感性的做法有可能提升病人的心理状态,但更会让病人深陷不恰当治疗的泥沼。虚假医药骗子经常卷入质疑声中无法自拔,这些质疑群体包括:主流科学家、政府机构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然而,无论反对者的证据多么坚实,虚假医药行业依然兴盛不衰。为了维持信誉度,虚假医药骗子们大造宣传势。例如:科学史总被伟人的现实遭遇事迹点缀着,Harvey(血液循环)、Lister(防腐技术)、Pasteur(微生物理论)等科学家的事迹是典型的实例。如今,医药骗子竟然断言,自己就是这个时代活生生的例子。明眼人睁大眼睛看看便会发现,他们不是。首先,早期遭受迫害的先驱者,生活在一个不那么科学的时代。在一些例子中,迫害他们的是宗教势力。其次,科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谁主张谁证实。伽利略、Harvey、Lister和Pasteur能够战胜反对者,是因为他们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坚实的证据。那些治疗癌症的医药骗子善用阴谋论。我们如何知道,AMA、FDA、ACS、药物企业等没有卷入阻止一项癌症治疗术的巨大阴谋呢?首先,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先例。消除严重的疾病并不是对医疗行业的威胁,医生们也因为治愈了疾病而获得成功,而不是让人们就那样一直病着。显而易见,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并没有改变科学家消除疾病的热情。小儿麻痹症被攻克后,铁肺(人工呼吸器)逐渐被淘汰,但是没有人因为技术进步会导致医院被迫发生相应的转变而抵制它。医学家们也不会因为癌症被攻克而怨声载道。进一步,一种阴谋又如何能阻止一种癌症治疗术获得成功呢?每年都会有许多医生死于癌症,你真的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医生会阴险地阻止一项能让自己受益的疗法吗?为了产生理想的效果,一个阴谋会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如果苦杏仁苷真的有用,早就被别国的科学家知道了。声称在出版市场和临床治疗中被“压制”。许多作者和出版社企图提供一种“你的医生、AMA和其他机构不想让你知道真相”的信息。有组织的医药骗子们,将自己与现代医学的冲突描述为“哲学矛盾”或是“范式转移”,而不是已被证实和未被证实(或骗术)之间的碰撞。这种描述造就了一种“圣战”的假象,而不是一种可以通过事实检验得以解决的冲突。另一种转移注意力的策略是,认为对虚假医药的批评是出于偏见或是医药公司的收买。医药骗子们常常哭诉道“科学不能回答所有问题”。哦,但是科学并没有声称自己要回答所有问题。科学能够理性地、负责任地回答许多问题——包括疗法是否如其所述地安全、有效。恰恰是医药骗子们在无休止地声称自己能解决那些现代医学暂时不能解决的疾病。当科学对某种疾病无能为力时,那些试图向医药骗子寻求帮助的人是不理智的。科学或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虚假医药什么都解决不了!他只能夺走你的钱、掏走你的心。许多科学共同体提出的治疗方法,将来或许会被证明不安全或是没有了价值。医生也会犯错误。现代医学的这些失误,往往被医药骗子们拿来攻击科学。事实上,失误本是科学的一个关键要素:它很乐意检验自己的方法和信念,并抛弃那些被证明无效的部分。真正的医学家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掺杂任何哲学使命,他的使命只有一个:发现和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当虚假医术在科学检验时碰了一鼻子灰,其鼓吹者只有拒绝检验的份。所有的骗术归结为一个词就是“误导”,如同魔法师设法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只为瞒过观众的审视。当医药骗子面对批评质疑,他们不敢直面,而只会移开话题。最好的办法是敬鬼神而远之。遗憾的是,在健康领域,远离并非那么容易。医药骗子脸上没有写着警示语。另外,分辨是否是虚假医药的分界线并不是那么鲜明清晰。一种医药产品在一种情形下有效,很可能是骗子计划的一部分。(虚假医药的谎言存在于它的承诺中,而不是产品本身)使用正规的医生也可能使用无效的疗法。例如,他们会将靠谱的意见(停止吸烟)和不靠谱的意见(服用维生素)掺杂起来。甚至高明的骗子会使用靠谱的方法应对病人。这篇文章揭露了精明的医药骗子如何贩卖自己的“医术”。悲观地说,在骗子和普通人的较量中,骗子更可能赢得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