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紫云:“参”生不息 种出群众致富“良方”
进入冬种季节,紫云自治县坝羊镇的村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清晨,刚下过一场小雨,在坝羊镇红院村,冷冽的空气中夹杂着些许湿意,当地的太子参种植大户袁合琴起了个大早。“这几天正是种太子参的好时候。”袁合琴说。
村民正在整地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药性温和,具有补气、益血、生津之功效,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常用于健胃消食的药方中。 在红院村太子参种植地里,几十名村民挥动锄头,整地、起垄、施肥、洒籽……各个环节衔接有序,山间地头干得热火朝天。 袁合琴是当地首批尝试种植太子参的种植户之一,2017年便开始尝试种植太子参,从最开始种植的10亩,发展到如今的300亩,她见证着太子参这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药材好,药才好。太子参喜温暖湿润,怕高温,较耐寒,在阴湿条件下生长良好,喜肥沃疏松、含有丰富腐殖质土壤,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红院村海拔较高,气候温暖湿润,土壤疏松肥沃且富含有机质,非常适合太子参、元胡等中药材的培育和种植,种出的太子参色泽好,药效佳,个头饱满,品质很不错,市场前景良好。 “这里种出来的太子参有效成分高,品质好,药材收购商很喜欢。一到收获的季节,很多收购商直接到村里收,非常热闹,不用我们到处找销路。”袁合琴高兴地说,这些太子参主要销往安徽亳州、广西玉林、贵州施秉这些大中药材市场。 太子参生长周期较短,种植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1月和12月,正值冬闲时期,且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深受市场青睐。 “去年太子参干品一公斤价格39元左右,我种了200多亩,挣了18多万元。”袁合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得好一亩能收800至900多公斤鲜品,一亩能挣10000多元,扣除7000元左右的成本,纯收益能达到3000元以上,今年应该会很不错。而且太子参适合轮作,收获后刚好能种大豆。” 近年来,坝羊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太子参产业,通过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当地农户自发流转土地实施规模化种植,加强技术服务指导,扎实推动太子参产业提质增效,小药材太子参已经成为当地的大产业。 “2024年全镇种植太子参达到4577亩,涉及全镇6个村,其中新山村、红院村、四联村种植面积最大,有的主体甚至到周边乡镇流转土地种植。”坝羊镇副书记杨甜甜介绍,2025年当地药农正按季节种植,预计种植4700多亩,截至目前,全镇完成太子参种植约2000亩。 太子参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种植、田间管护、采收等环节需投入大量人工。作为紫云太子参产业核心区域,连日来,在坝羊,村民们忙着种植太子参的繁忙景象随处可见。农闲季节有活干、有钱挣,大家显得格外开心。 “在这干活离家近,方便,一直到明年六七月,从种植到拔草、采收都需要人,我在这里已经干了三四年了。”村民胡学秀说。 “一亩地租金300多元。现在每天需要人工30多人,一般要干10多天,后期管护每天都要10至20人,收的时候需要的人更多。这几天我就要发2万多元的工资。”袁合琴介绍,这两年,她还尝试新增种植元胡、藏红花、麦冬、百合等其他中药材,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2024年全镇太子参产值达4000多万元,带动务工12万人次,累计发放工人工资850万余元,人均年增收7000多元,为提升地方经济发展谋新路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杨甜甜介绍道。 太子参销路不愁,经济价值高,发展前景可期,经过几年发展,规模也从坝羊镇逐渐扩大至紫云板当镇和猫营镇等地。 “我县发展太子参产业优势明显,这里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植太子参,药用成分高,且产量高,与其他太子参主产区形成错季优势。2024年全县种植规模约8500亩(行业),涉及种植农户约800多户。”紫云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中药材专班张盛翔介绍,产品主要以自产自销或订单方式出售,主要销往云南、安徽、四川、福建、浙江等地。 伴随着太子参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为持续深挖太子参产业效益。2023年,紫云自治县从施秉县引进一家种植、加工、收购为一体的企业入驻坝羊镇五星村,建成太子参初级加工基地1个,生产线2条,烤房3个,初级加工能力约1000吨每年。初级加工基地的建成,进一步保障了太子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紫云自治县还为种植户提供产业特色保险,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 下一步,紫云将结合县域资源禀赋和优势,以市场需求适度规模发展太子参种植,构建稳定产销关系,实现“以销定产、以销促产和以销增产”。同时加强技术服务指导,扎实推动太子参产业提质增效,切实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确保紫云在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上走深走实,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结合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郭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