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秋秋
来源 | 深度育儿(ID:baomabaobao)
总觉得它带着一种优越感、权威感,世界上哪有一个人有权力对另一个人这样呢?就算是父母也不可以。不过,在养娃的过程中,一边慢慢建立起对小孩子这种生物的理解,一边也逐渐提升了自我的认知,也改变了对“规矩”的看法。规矩从来不是限制也不是放纵,立规矩和让孩子释放天性也不是对立的,而是二者的中间态。规矩,一方面告诉我们界限在哪里,一方面也代表着自由。 01
对小孩来说,很多事情都是新鲜的、是没有标准的,他们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灵气和莽劲儿,他们因为没有条框而可爱,也会因为没有标准而受伤害;因为标准模糊,就好比对“初生牛犊”说“注意安全”这种笼统的话,小孩子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再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给孩子立规矩,就是父母在告诉孩子,安全是有尺度的,行为是有边界的。
这个尺度和边界,有时候是一个底线,有时候是一个范围,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下来说,规矩很多时候是不同的。这也就导致,究竟应该给孩子立什么样的规矩,这个问题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家庭不同,孩子不同,父母能做的就是根据自家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来给出孩子行为的边界。 02
立规矩的三个重点
很多规矩,是为了告诉孩子一个标准范围,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展示出底线,给彼此一种确定感、安全感。比如,与其抱怨、生气、发火“我收拾你的东西真的好累”“为什么你每次都把家里搞得很乱”,不如反复明确一个底线——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如果没有做到,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其他人是有权利对此有情绪的。可以简单理解为,为了避免在事情发生后再去掰扯“说过多少次了还这样”而把“丑话说在前头”的感觉。这个过程中,不要让情绪占据主导,也不是拿父母的权威说事,不是命令和强制“我怎么说你就得怎么做”,而是做有效的沟通。还是“用完东西要放回原位”,立这项规矩要就事论事:这个规矩是我们家的成员都要遵守的。因为保持家庭的卫生和整洁是每个人的责任。如果没有这条规矩,家里总被搞乱,做家务的人会因此多出很多的工作量,久而久之耐心消耗殆尽,情绪也难以把控。3.有些规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既是需要反复试验的,也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的。规矩的宿命是写好的,就是被不断打破。比如,孩子去楼下玩,很小的时候,一定要在妈妈的视线范围内; 03
1.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规矩也是不同的,每个年龄段抓两三个重点就可以。比如,两岁前的孩子,告知不触碰危险的东西,插座、热水壶、煤气灶等在外面玩耍不乱跑,尤其是跑到马路上或者在水池边跑等。学龄前,上幼儿园的孩子,告知不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在幼儿园玩滑梯要排队,上完厕所要冲水;2.不要指望一步到位,规矩的养成是需要长期耐心的。比如收拾玩具,最初孩子能做到的是把玩具全放进一个大箱子里,后续可以教孩子给玩具分类,再放进不同的收纳容器里。养成玩过的玩具自己收起来这个习惯,是需要家长长期反复提醒,这个过程可能是两三年之久。比如回家把鞋子摆整齐,比如搞好个人卫生,比如分担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做到的。比如规定三餐间不吃零食,不是哭、闹、大喊大叫就能要挟到大人的。“哇,今天的玩具收得好整齐,每个奥特曼都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很多家长会认为自己知道不应该做,孩子自然也知道为什么,但事实是,孩子并不明白为什么。家长只需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跑跳会打扰到楼下的邻居。不要只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要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做到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2)提供选择,让孩子自主选择怎么做,做不到的时候可以惩罚,惩罚的措施要跟孩子商量。比如,跑跳会打扰邻居,你可以选择玩安静的游戏,也可以选择去户外玩;比如,回家可以选择先玩还是先写作业,但底线是作业必须是认真完成的。如果说好的事情,孩子没做到,涉及到惩罚,也可以让孩子选择:是取消看电视时间,还是没收零花钱……还是那句话,规矩是用来打破的,因为人是活的啊!所以一些特殊环境特殊情况下,是可以适当放宽限制的。比如每周10块钱零花钱,如果是出去游玩,那可以多给10块自主决定买一些纪念品。 04
这里的“底线”,是指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无须讨价还价的。例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高空抛物等等。培养孩子安全意识,确保生命安全的规矩,还有防溺水、防触电、不玩火等等。自己该做的事情要做,写作业/整理书包/整理书桌/整理床铺立规矩这件事从来都不只是“规矩”本身,而是让孩子知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情绪的影响,根据他人的情绪反馈,探寻到行为的边界。既是在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更是对孩子示范,如何守护自己的边界,捍卫自己的权益。最后,还要再重复一遍的是,规矩和自由并不冲突。正是因为有底线,才能让孩子有无限广阔的空间去探寻更多的可能。
和爱的人一起睡觉,可以“补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