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戏”的“10后”

“汉画砖汇聚了文化海洋,我们把心徜徉此刻扬帆……”11月26日,在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的排练室,孩子们翘起兰花指,眉梢微扬,口中一遍遍唱着川剧戏歌——就在前不久,他们登上中国校园戏剧节的舞台,演出川剧《梦回百戏图》,收获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
图片
廖梓伶:从“不好听”到“好喜欢”
“第一次听川剧的时候,我觉得一点也不好听。”“咿咿呀呀的唱腔、红红白白的花脸,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川剧演员要把脸涂得那么花。”
廖梓伶今年读五年级,还没上小学时,她曾跟着父母去看了川剧演出,“看不懂”是她对川剧的初印象。但与此同时,廖梓伶也对川剧产生了好奇,“舞台上的演员在演什么?我很想知道……”
今年3月,廖梓伶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川剧艺术传承少年班。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廖梓伶坚持每天到“川剧班”报道,练习的时间基本在2小时左右。廖梓伶告诉记者,其实班里的很多同学都和她一样,并不知道川剧应该怎么看,怎么演。
图片
“最开始的时候,老师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教川剧基础知识。”廖梓伶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原来川剧里演员拉长音调的唱法是为了抒发情感,上扬的音调是为了表现积极的情绪,相反低沉的音调表示人物负面的情绪。”学习了基础知识,廖梓伶逐渐可以看懂川剧了。“你知道怎么分辨川剧里角色的身份吗?”在采访过程中,她笑着问记者,随即自信地回答,“其实看他们穿的服饰就能大概分辨出来,不同衣服的颜色代表了不同身份,比如穿黄色衣服的人物一般社会地位就比较高。”
在无数次的训练中,廖梓伶找到了学川剧的乐趣,“我们不仅可以在舞台上唱演,未来可能还能学一些川剧技艺,我特别想学水袖。”如今,提起自己喜欢的川剧剧目,廖梓伶如数家珍,“陈巧茹老师常来给我们上课,我看过她表演的《白蛇传》和《别洞观景》,越看越喜欢,我觉得穿着戏服在舞台上表演可美了。”
图片
孙川隽逸:做好表情管理必须要专注
“笑的时候要发自内心,不只是咧嘴,眼睛也要笑起来,让观众感受到你的快乐。”排练室里,“川剧班”老师屈梅给孩子们“抠”着表情动作。他们站成一圈,看老师示范“喜”的神态应该如何表达。“抬起眉毛、提起苹果肌、把眼睛弯成月牙状。”
在川剧舞台上,为了表现人物的喜怒瞋痴,演员们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达到脸部肌肉的协调,更需要很强的专注力。对于在剧中扮演仙女的孙川隽逸来说,这也是川剧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我学过舞蹈,动作反而没有那么难,但老师说要把精神注意力集中脸上。最开始,稍不注意眼睛就忘了跟着手走,或者忘了微笑。”
为了练好表情,孙川隽逸常常对着镜子练习,还让父母帮忙纠正。后来,为了精益求精,孙川隽逸开始在电视上仔细观察古装女演员的神态,试图找找感觉。如今,逐渐“入戏”的孙川隽逸已经能相对自如地进行表情管理了,在舞台上也不再东看西看了,完全沉浸在角色中。
做好表情管理,其实非常考验小演员们的专注力。“最开始,孩子们站在舞台上注意力不够集中,眼神会到处看,更别提让他们管理好表情了。”屈梅告诉记者,“现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在表演中是全神贯注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还有家长告诉我感觉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时的专注力也增强了。”
图片
袁宸睿:在表演中收获越来越多自信
在排练室里,袁宸睿站在角落里,认真地背着自己的台词。这位胖墩墩的小男孩,在川剧《梦回百戏图》中扮演主角。事实上,在《梦回百戏图》排演之初,由于袁宸睿年纪小,个子小,在舞台上并不显眼。“川剧班”老师告诉记者:“最后在决定主角人选时,我们让袁宸睿跳了一段即兴舞蹈,他的舞台表现力让我们非常惊讶,丝毫不怯场。”
对袁宸睿而言,在学习川剧的过程中,最基础的动作“圆场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一开始走得就像个‘偷鸡贼’,特别搞笑。”回忆起自己当初笨拙的样子,袁宸睿有些不好意思。“要完成一个圆场步的动作,从脚后跟、脚掌、脚尖以及膝盖的配合交错,到上身的平稳状态,再到整个身体的重心走向,还包括行走时的手部动作,都需要迅速协调到位。”屈梅告诉记者,“袁宸睿走圆场步更难,一是因为他年纪小,理解能力有限;二来他体型稍显圆润,走起来缺乏轻盈感。”
没有任何舞蹈基础,袁宸睿全凭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最初集中训练时,一练便是数小时,甚至需要老师扶着手把手地教,脚酸、背痛是常有的事。如今,再看向排练场上的袁宸睿,他已经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迈出步伐,脚、手、眼“连成一线”,动作稳健而流畅。
记者观察到,舞台上下,袁宸睿有很大的反差——舞台上,自信大方;舞台下,腼腆害羞。“袁宸睿跟着外婆长大,比起现在,以前的性格更是内向少话 。”屈梅观察到了川剧带给袁宸睿的变化,“在训练的过程中,他很刻苦,进步很快,老师和同学经常表扬他,陈巧茹老师都夸他有灵气、有天赋。所以他现在变得越来越自信开朗了。”
图片
专家声音: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辅相成
“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希望通过艺术课程等实践活动丰富孩子的审美体验,提升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素养,使他们能更加全面地发展。”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蓉城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化艺术领军人才,成都市特级教师李萍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成都便有了将川剧、四川曲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的举措,近年来还在四川地方音乐课程开发及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影响。
李萍说,“川剧进校园”并不只是让孩子们简单地坐着欣赏川剧表演,而是要让他们了解四川本土化的音乐知识,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不断加强研究如何形成更好的课程体系,专业系统的课程体系在素质教育方面非常重要。”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艺术课程会占用语数外等科目的学习时间。“其实不会存在艺术课程影响学业的问题。”李萍表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课程的时候,都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课程设计,保证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据相关统计数据,近五年来成都市打造文化特色学校249所,建设艺术教育特色学校400余所,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雅婷 王茹懿 视频 王茹懿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张朝杰 审核 段祯 图据受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