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的时代
作者:塞缪尔·弗瑞·柴尔德斯·戴利
编辑:阿K
这些事件让局外人和相当一部分内部人士措手不及。这是因为军事统治及其单调的美学和冷战陷阱似乎已成为过去的遗迹。对于军事统治卷土重来的解释主要集中在外来干涉者,特别是俄罗斯。其他人则强调非洲国家的固有弊端——从独立之初就存在的弱点,包括贫穷和腐败,使人们对民主感到失望。
我是一名军事历史学家,过去几年里,我震惊地看到,我正在撰写的关于20世纪80年代军事独裁统治的历史变成了时事新闻。正如我的公开出版物《士兵的天堂:帝国之后的非洲军国主义》所论证的那样,军事统治有着深厚的根源。过去几年的政变是独立后的非洲最重要的政治传统之一——军国主义的回归。
军事统治或军人统治是一种政府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军事目标与政治目标相互混淆,武装部队的价值观成为整个国家的价值观。
西非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政变,只有从后殖民历史的长期视角才能理解。过去的军事政权具有残酷的创新性。他们制定了新的规则、新的制度和新的标准,指导人们如何互动。他们承诺将非洲打造成一个秩序井然、繁荣昌盛的天堂。虽然他们最终失败了,但他们的承诺却深入人心。
非洲的军事政权
军队依靠武力而非共识维系统治,但其严明的作风却深受许多人的推崇。对于那些认为世界变得混乱无序的人而言,甚至连公开惩戒的做法都显得颇具吸引力。然而,独立并不总等同于自由,士兵们的僵化观念深刻影响了非殖民化的路径。这种影响,我们才刚刚开始真正理解。
小气和偏执
长期以来,军国主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被更有希望的思想潮流所掩盖,但如今却再度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我的著作详细探讨了军国主义的起源及其为何能够长期存在。
在1956年至2001年间,该地区共发生80起成功政变、108起失败政变和139起未遂政变。有些国家政变频发(如苏丹,自1950年以来经历了18次未遂政变),而另一些国家却从未发生过政变(如博茨瓦纳)。但即使在军队未掌权的地方,政变的威胁依然影响着平民政府的治理模式。
成功的政变往往催生出持久的军事政权。这些政权的领导者通常宣称自己是“过渡”或“看守”性质,承诺一旦条件成熟便将权力归还平民。然而,这种承诺鲜有兑现。在一些国家,军事统治延续数十年不变,这种“稳定”往往更像墓地般的沉寂:一位军人领导者可能统治整整一代人(如布基纳法索);而在另一些国家,则是一个军政府被另一个军政府接连取代(如尼日利亚)。
军事政权普遍表现出狭隘与偏执的特质——每位掌权者都清楚自己背后潜伏着觊觎权力的对手,随时可能将其推翻。
在这些以“革命”为名的政变中,策划者声称其行动代表着一种新时代的到来。尽管各军事政权间存在差异,但军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却呈现出高度连贯性。它强调特有的政治价值观(如服从与纪律)、道德标准(如荣誉、勇气与对等级的尊重),以及经济逻辑(即通过秩序来实现繁荣的承诺)。
《士兵的天堂》封面图片。杜克大学出版社
它有着独特的审美,对非洲应该是什么样子有着自己的设想。军队的内部原则成为整个政治的规则。军官们开始相信,他们用来将平民训练成士兵的训练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国家。讽刺的是,有些人开始相信只有严格的纪律才能带来真正的自由。
掌握权力的军官试图按照军事路线改造社会。他们有乌托邦式的计划,他们的意识形态无法归结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等时代大思想。有左派、右派和中间派的军事政权;有激进派和保守派;有本土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
军国主义是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而不仅仅是美式自由主义、苏联社会主义或欧洲新殖民主义披着军装的变体。强大的外来势力在非洲政治中牵动着某些因素,但并非全部,军官们以不听从任何人的命令而只听从自己的命令为荣。
军事独裁
军国主义的部分吸引力在于其特立独行的独立性,军政权通过切断与不受欢迎的外国人的联系来赢得公众的喜爱,就像2023年的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与法国断绝关系一样。
士兵们像打仗一样管理国家。战斗是他们对政治的隐喻。他们的目标是胜利——他们接受在此过程中有人会受伤。
但当敌人是自己的人民时,“胜利”又是什么样子呢?他们向违纪、毒品和犯罪宣战。在平民看来,这一切与暴政并无二致,军事统治就像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占领。
没有哪个军事独裁政权能够成功实现士兵们所承诺的军事乌托邦。政府的其他部门抵制军方的计划,非洲司法机构更是难缠的对手。民间团体与之进行了殊死搏斗,挑战则来自国外,特别是非洲侨民。
与大多数不成功的革命一样,军国主义者指责公众没有致力于他们的愿景,指责外来者破坏他们的计划。他们今天仍然在这样做。
如今的军事政权似乎没有前辈们那样的长远眼光,但它们掌权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开始制定计划。尽管它们承诺会重返军营,但似乎不会很快兑现。
如果我们想要预测非洲大陆的军事政权下一步会做什么,那么回顾过去是有意义的。在20世纪末,军事政权承诺将非洲变成“士兵的天堂”。这一承诺是他们今天战略的一部分。
#
作者
塞缪尔·弗瑞·柴尔德斯·戴利,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副教授
#
文章信源
对话
#
我们是谁
我们的世界不止有一种声音 | 独立·多元·深度
日新说深耕国际议题,秉持普世价值与人文精神,致力于多元视角讲述与思考我们的世界。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