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随笔|每一个被困住的灵魂,都渴望出发

□佘昕瑞

“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64岁的乡村农妇在大冰直播间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电影《出走的决心》女主原型苏敏阿姨最终摆脱家庭束缚,勇敢走向远方。

她们的出走在互联网上掀起了波澜,让一直被忽视甚至被无视的群体被看见,让一直被埋藏、被抑制的心声被听见。她们或家庭主妇,或乡村农妇,大半生都围着家庭、厨房或田地转,她们忙忙碌碌,平平庸庸,没有人在意她们心中所想,没有人在意她们埋藏心底的愿望。直到她们自己大声说出来,人们才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一个被困住的灵魂都渴望出发,无关身份,无关职业,无关性别和年龄。

对于远方,我们渴慕已久。

“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但不知是世俗的偏见,还是人性的傲慢,人们在谈及远方时,总是有意无意忽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体。似乎不羁、逃离、挣扎,这些灵魂的苦痛,是文化人才会拥有的独特体验。殊不知,每一个被生活困住的灵魂,都有着逃离的冲动,都有着出发的渴望,都有着对远方的向往,只是所有这些都被生活埋藏、被现实淹没,没人听见她们心底的呼唤,没人替她们发出心声,直到她们自己大声说出来,直到她们自己勇敢无畏地跨出第一步。然后在发达互联网的助力下,掀起波澜,她们才被大众听见和看见。

她们的出发,迅速点燃网民走向远方的热情。有网友,从那句“种完麦子”出发,续写了一首诗:

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

我买个帐篷,往不冷的地方走;

从豫北的村庄,往水稻繁衍的方向出走;

从平原的辽阔,往重峦叠嶂的山陵出走;

从六十岁的遐想往二十六岁的梦想出走……

星火燎原,并不意外。她们是平行时空里被亏欠的、被无视着的母亲、阿姨或姑姑,大半生劳碌而隐忍,当我们看见她们热血尚热,心底愿望仍存时,我们不愿再次辜负她们。

日复一日在生活里打转的每个人,面对一次次被推迟的出游计划,无数次燃起又熄灭的梦想,是否可以问问自己:还要犹豫多久,才可出发?

出发吧,终于可以启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勇敢跨出第一步吧,止步不前徒留遗憾,人生只有一次。

“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远方是我们对当下的抽离,文学更是我们对眼前苟且的不屈和反叛。

这让我再次想起草根文学《我是范雨素》。范雨素,20岁的她不满生活的日复一日,“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于是辞去民办教师的职业,一路北上,从湖北襄阳的偏远乡村来到千里之外的北京。因看不到理想的光亮便草草结婚,结婚五六年,经受了男人的酗酒和家暴,她毅然离开了丈夫,带着两个女儿,靠自己打工维持生活。住在东五环外的皮村,她和几十位有文学兴趣的打工者组成了文学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开始写作。她说:“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范雨素所在的北京皮村,有许多和她一样的底层打工者,虽然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却依然没有失去梦想和尊严,用写作发现生存的意义。

生活可能千疮百孔,将我们困于万千琐碎中,但每一个困住的灵魂都渴望出发,将生命解救。

出发吧,或抵达远方,或抵达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