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深圳光明国际公共艺术季“在·自然”公共艺术作品展开幕

11月28日,第二届深圳光明国际公共艺术季“在·自然”公共艺术作品展拉开帷幕。

深圳·光明国际公共艺术季是光明十大文化品牌之一,公共艺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装点空间,更在于激活人们与场所的关系。策展人、艺术家沈少民在致辞中说:“光明本身就是种希望,愿艺术成为光明中的光明。”到场嘉宾观众朋友共同见证了第二届深圳·光明国际公共艺术季“在·自然”公共艺术作品展的开幕。

图片

光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志伟在致辞中表示: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生动载体,光明科学城优美的山水林田湖是所有艺术家的公共艺术展示平台。光明区将一如既往,支持文化事业与公共艺术发展,诚邀广大艺术家朋友多来光明采风、创作,让艺术、科学与生态在这里碰撞,让艺术之光照进科学之城。

在日熹阁顶层天台,嘉宾观众们聆听六位来自不同艺术领域的嘉宾的对谈——建筑师刘珩、张宇星、韩晶,艺术家沈少民、管怀宾、沈烈毅,以及城市规划大师朱荣远,他们用全新的视角,探讨“艺术的微妙介入”与“建筑与城市设计的谦卑”,“在自然”中谈自然。

图片

当日,“虹桥公共艺术馆”挂牌,标志着光明区一个崭新文化空间的正式启用。

“虹桥公共艺术馆”其本身便是一种对于空间意义的实验,探索从自然到公共性的多重路径,以及当代公共艺术如何从象征性走向实践性,从单一的审美功能走向多重的社会意义。

光明区,作为深圳的生态新地标,以其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愿景,为第二届深圳·光明国际公共艺术季“在·自然”公共艺术作品展提供了绝佳语境。“在自然”展览是一种关系的建构——人与自然,城市与艺术的关系。这种建构的过程本身,也许正是光明区试图在未来表达的长期文化诉求。艺术季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提出了值得长期探讨的问题——艺术如何嵌入自然,城市如何重新找到与自然的对话路径。

第二届深圳·光明国际公共艺术季将持续至未来数周,这不仅是一场有关科学、人文、艺术的跨学科艺术对话,更是一次展示光明科学城文化魅力与生态价值的重要舞台。

文 | 于木子 光宣
图 | 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