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三分钟丨下地开会!这场国际性展会为何开在地里?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广州举办,这次农交会特别设置了现代农机装备展示专区,这也成了企业和农户打卡的“新亮点”。

湾区三分钟,道理讲透透,今天咱们“下地开会”!

 

这场国际性展会为何要开在地里?

从“春播”到“冬种”,这已经是记者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今年第二次“下地”了。罗院士告诉记者,想开发前沿的农业设备必须“下地”,他一年有一半的时间要“下地”去做实验,去看最新的农机设备作业情况,再好的农机也要通过田间实验来考核。

罗锡文院士说,自己研发的机器一定要下田,评价人家机器也要下田,机器性能好坏一定要看在地里实际作业的情况,所以这次展会的新装备也一定要搞现场演示。

 

新质生产力赋能

如何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广东,耕地尤为珍贵。来自大湾区的前沿科技,新质生产力正在更好地赋能农业,实现从“会”种到“慧”种。

关于“慧”种田,罗院士告诉记者,智慧农业、新的农业生态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用无人驾驶旋耕机一个小时耕作20亩,如果一天工作10小时,可以耕作200亩,而我们一个人一头牛犁田最多两亩地。关于农交会上的新装备,罗院士告诉记者说,我们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首先是性能好;二是有价格优势;三是我们的售后服务好。

科技赋能农业,不仅让农人的双手“闲”下来,也让越来越多的田“忙起来”,更要让优质农产品和先进农机“卖得好”。农交会上农业新设备不断“上新”,种下的是大湾区“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耕耘出的是面向现代农业的新未来。

(总台记者 朱子荣 冯雪)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