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铜鼓:“千朵映山红”绘就法德共治新画卷

今视频客户端讯  “就是要让百姓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评、事有地方办。”11月21日,在宜春市铜鼓县排埠镇红色评理站,该站负责人邱任章告诉记者,2024年以来,该站共调处矛盾纠纷149件、化解率100%。

这是近年来铜鼓县探索“法律明白人”培育重心由“育”向“用”转变的一个鲜活缩影。2023年6月,铜鼓县司法局成立“映山红”普法志愿队,调动各志愿服务队、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公益普法,变司法“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让“普法对象”成为“普法主体”。

“‘映山红’普法志愿队探索建立‘1+1+N’工作机制,即1名普法志愿者+1名网格员+N名法律明白人。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下沉网格,现身说法,以案释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咨询服务。”铜鼓县司法局局长鲍峰颖向今视频客户端记者介绍称,截至目前,普法志愿队共发展1580名普法志愿者。

不仅如此,铜鼓县还挖掘丰富的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唱响“全苏区县”“秋收起义策源地和指挥中心”“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心”“中国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发源地之一”等红色品牌,推动“红色+法治文化”“红色+客家古色”“红色+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实现革命历史教育、现代法治思维、市域社会治理、红色文化的良性互动,建立覆盖城乡、覆盖全域的“红色”文化主矩阵。

同时,培育“红”队伍,建制“红色”聚能环。动员红军后代、“五老人员”、军属军嫂、退役军人、“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红管家”、村(社区)干部等社会各界人士加入队伍,积极吸纳“三支一扶”、人才引进等专业人才,逐渐形成一支人员稳定、专业过硬、经验丰富的“映山红”普法志愿队伍。有效整合社会普法资源,不断完善普法志愿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普法与依法治理新路径。

图片

刚刚被评为江西省“百优”“法律明白人”的樊爱民,就是铜鼓县永宁镇丰润社区的“映山红”普法志愿队员。“自从当了普法志愿队队员,我就在社区成立了‘爱民工作室’,参与起草社区民约20份、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共200余起、接受村民法律咨询800多人次。”樊爱民告诉记者,工作室俨然成为了处理基层事务的“神经末梢”。

值得一提的是,樊爱民还发挥自身人脉资源,联合6名老人集资3万余元成立永宁镇银欣社会服务中心,投身于助残帮困、关爱老年人、关心下一代、移风易俗义演等社会公益活动。

此外,铜鼓县启动“映山红+”普法多元模式。精准对接志愿者和群众需求,相继培育出“普法+心理关爱”“普法+传统文化”“普法+红色评理”等“多位一体”普法新模式,化“被动接收”普法为“受众需求”普法。

“我们还组织人民陪审员参与线上互动,让‘无袍法官’现身说法,汇聚‘千万朵映山红’能量,达到启发一批、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成效。”鲍峰颖告诉今视频客户端记者。

图片

被村民亲切称为“小律师”的林常青是永宁镇八亩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他也是“映山红”普法志愿队队员。近年来,他争做学法守法的“领头雁”,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家喻户晓的“传音筒”,在农闲时经常把村民请到村部会议室集体学法;做法律服务的“贴心人”,始终坚持“第一时间上门、第一时间稳控、第一时间化解”,及时出现在村民身旁,为村民送上暖心的法律服务。

“我总共参与化解了村里30多起矛盾纠纷,总结的‘豆子茶聊谈法’等被周围村庄推广使用。”林常青说,如今村里已然实现善治,2023年,八亩村还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谈到下一步普法工作,鲍峰颖表示,将在“映山红”普法志愿队伍中,精心选育出一支“互联网+法律+媒体”的专业新媒体普法队伍,创作发布紧贴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并通过直播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普法宣传,全力绘就铜鼓县法德共治新画卷。(记者 罗津 摄像 马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