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低空经济,飞行汽车能否撑起下一程?

2024年,低空经济火了!无论是年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成为各大展会的热点话题,抑或是行业企业争相布局的积极热情,这片蓝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吸引力,汇聚着各方目光。面向低空经济这一万亿市场,该从何处入手将其带入现实?飞行汽车,这一曾经只存在于科幻想象中的产物,正逐渐向我们走来。

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助力、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飞行汽车正加速起飞,有望集齐低空经济的商业版图。摩根士丹利发布的蓝皮书显示,截至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


01

COMMUNICATIONS WORLD


eVTOL试点开放按下加速键

正如我们曾经设想的,未来“打飞的”上班不是梦。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俗称飞行汽车)作为飞行汽车领域的核心代表,其试点开放正步入“快车道”。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意识到低空经济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开始放宽相关政策,积极推动eVTOL的试点运行。

近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

据悉,此次试点的六个城市初步确定为杭州、合肥、深圳、苏州、成都和重庆。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相关规划,对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这也意味着相关地方政府将承担起更多的管理责任,包括航线规划、飞行审批、安全监管等方面。

就eVTOL来看,其性能优势明显,具备飞行安全性、运行可靠性、绿色环保性、运营经济性、智能自主性、体验舒适性六大性能特征。不仅如此,其作为低空经济载体的创新形式,处于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游的飞行器设计制造部分,向上沟通基础设施与空域管理层,向下与低空物流、低空交通等应用场景紧密联系,发展潜力巨大。相关机构预测,在中等发展条件下,到2030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目前,多个独角兽公司已进入产品研发测试环节并快速进行全球布局。国际上,多家航空公司已经在布局“电动空中出租车”业务。典型企业如美国的Joby Aviation,2021年上市以来,已获得达美航空、丰田、韩国SK等投资,并于2020年接管优步旗下空中出租车部门;Archer Aviation公司的"午夜"(Midnight)飞机已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颁发的特殊适航证书,并已完成第一阶段的试飞。

反观国内,亦不乏创新企业身影。亿航智能作为eVTOL行业的领跑者,截至目前,亿航打造的EH216-S是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飞行器;万丰奥威凭借通航飞机的领先优势,也在制造业领域加速推进纯电动飞机商业化应用以及进军eVTOL领域;行业企业如卧龙电驱、蓝海华腾、莱斯信息等企业也均加紧开展低空飞行产品研制和解决方案研究。

从商业模式来说,目前行业实践主要是围绕空中通勤服务、景区低空旅游观光的toB模式(包括租赁模式),直接面向消费者零售的模式还未开放。


02

COMMUNICATIONS WORLD


低空接驳航线频传佳音

技术产品更新迭代,为飞机汽车筑牢发展底座。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与低空接驳航线的不断尝试与拓展,则逐渐编织出城市上空的出行图景。

对于城市空中交通建设,长三角已率先发力。近期以来,江苏苏州、浙江海宁相继与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开通直升机低空接驳航线。不仅如此,11月26日,从重庆龙兴至济南,商河机场首条私人订制跨区域低空航线也成功首航,以开辟新航线探索新的出行方式,足可见各省市对于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建设的热情。

瞄准发展先机,上文提到的eVTOL六大试点城市也纷纷发力,抢占先机,意在打造成为“低空经济第一城”。除了位于长三角的杭州和苏州,11月13日,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在骆岗公园正式落成,是全国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根据规划,合肥市计划未来三年建设超过30个eVTOL起降点,覆盖城市的主要中心区域及其周边重要地点,形成高效的空中交通网络。

就深圳来看,2024年11月15日发布了全球首个低空美好生活示范区,该项目落地盐田,被中央空管委认定为低空融合空域试验区,距香港直线距离仅有5公里,旨在促进空中交通与地面生活的无缝衔接。再放眼成都和重庆,其不仅是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产业基地,亦是航空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在探索低空经济发展上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低空接驳航线的应用实践对于飞行汽车来说,意义重大。低空接驳航线的运营不仅为各类飞行器的低空飞行技术提供了实践验证的机会,其搭建的基础设施支持,如直升机起降场、导航设施、通信设施等,也为飞行汽车的未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对应地,飞行汽车的出现也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低空接驳的应用场景。飞行汽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如无需跑道、垂直升降、智能化等,有望在低空交通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


03

COMMUNICATIONS WORLD


传统车企迎来新机遇

就笔者观察来看,飞行汽车的兴起,也为传统车企打开了转型发展的新大门。长期以来,传统车企在地面交通工具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与资源优势,这些优势在低空经济领域依然有着用武之地。

当前,各大车企的动作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在11月15日举办的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长安汽车宣布了未来五年投资超500亿元的计划,旨在2026年前推出飞行汽车产品,并布局海陆空立体交通解决方案。

11月16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小鹏汽车的生态企业小鹏汇天打造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完成全球首次公开飞行;吉利旗下的沃飞长空也携最新产品亮相,其推出的AE200,为一款5-6座级倾转动力纯电动垂直起降有人驾驶载人eVTOL。

图片

不仅如此,在飞行汽车投资布局方面,吉利汽车也话题度较高,近日,其计划通过注资约6.88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飞行出租车初创公司Volocopter的85%股份,此举既是帮助Volocopter摆脱潜在的破产危机,亦被业界认为是其长期性看好飞行汽车并且拓展市场的信号。

放眼长远,传统车企借助品牌影响力和庞大的销售服务网络,为飞行汽车更快地推向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依托现有客户群体进行市场推广,消费者有望更容易接受这一新兴的出行方式。与此同时,探索建设行之有效的售后维修等服务体系,对于飞行汽车在未来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与安全也至关重要。

图片


04

COMMUNICATIONS WORLD


结语

正如飞行汽车作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不同于陆地交通已经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其产业链涉及环节众多,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飞行器制造商再到运营服务商,各个主体只有在其中找到商业增长点,方能推动整体产业闭环。

在面对空域监管、网络支撑服务甚至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噪声污染以及影响地面居民生活等问题时,如何清晰地界定责任主体并处理好善后工作都是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