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剧电影中扮演樊锦诗的茅善玉也来了,艺术大展之外,还有读书会带你了解敦煌魅力

一场原定100分钟的读书会,因为嘉宾和观众的全情投入而延长至整整3个小时,每个人仿佛经历了一场敦煌大美的浸润和洗礼,读书会告一段落,但很多观众说,对敦煌文化的探索与热爱才刚刚开始。

在中华艺术宫,“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正在热展,而第26届上海读书节场景读书会——“何以敦煌,书香中华”也借由馆内浓浓的敦煌氛围展开,活动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宇皓主持,300多位市民读者代表、敦煌文化研究学者代表等不同领域的从业者参与,在现场阅读中共同踏上一场关于敦煌文化的深度对话与心灵之旅。

图片

敦煌莫高窟,这座跨越时空的艺术宝库,壁画斑斓,彩塑庄严,置身石窟其中让人恍若穿越千年,不由得心生敬畏与赞叹。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在上海,看敦煌”成为了一个文博热词。

168组展品,堪称“展品类别多样,展出规模庞大,展示内容稀缺”的年度敦煌艺术代表性大展。从莫高窟的壁画到彩塑,从古老的佛经到绚烂的艺术,敦煌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的界限,在中华艺术宫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辉煌。

图片

2022年,一部由上海立项、出品、拍摄制作的超高清沪剧电影《敦煌女儿》在全国乃至海外多个国家上映,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当年更是摘得中国电影最高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

电影将戏剧美学和电影美学相结合,艺术化地展现了以樊锦诗为代表的一代代敦煌人守护璀璨的敦煌莫高窟文明,用毕生的潜心研究让敦煌文明走向世界的故事,影片中所还原的莫高窟精神,对所有观众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

读书会现场,影片导演滕俊杰先生分享说:“敦煌是一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的大书,也是讲述人和世界的书。而樊锦诗先生则是一本讲述人生坚韧和生命奋斗的大书,从她身上,能看到如何从小立志、如何深耕知识,‘樊锦诗’这三个字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坚韧、格局天下、理性睿智’的代表。”

樊锦诗院长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茅善玉女士也来到活动现场,和市民分享这部电影的创作历程与感人故事,讲述上海艺术家们对于敦煌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崇高敬意。

“择一事,终一生”的莫高精神深深触动了茅善玉的心,为了走进人物,她和剧组八次长途跋涉前往戈壁沙漠......敦煌的壮丽与神秘,不仅激发了她的艺术灵感,也触动了她内心深处对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茅善玉在读书会现场不仅朗读了《我心归处是敦煌》中的选段,更是倾情演绎、清唱了电影中的片段,博得满堂喝彩。

图片

除了电影作品,还有书籍资料也讲述了樊锦诗这位敦煌女儿的故事。《我心归处是敦煌》一书中,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一批此前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向世人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历数百年敦煌学研究的筚路蓝缕,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在读书会现场,该书作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春芳女士以视频的方式带来分享。

“敦煌的文化遗产不仅保存了中国的建筑、历史、绘画、文学、音乐、舞蹈、医药、礼仪,还有民情风俗以及典章制度的石窟艺术与文献,而且融汇了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樊老师经常对我说,当年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最大的原因就是敦煌艺术的美让她割舍不下。”

市民读者代表葛信晔从最初爱上敦煌,到多次前往敦煌,从屡屡向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们求教,到2018年起向公众做了近300场相关的公益讲解与讲座,她已经成为敦煌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

在现场,她甚至像作学术报告一样,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分享了阅读敦煌壁画的逻辑与脉络。她能注意到,在北凉莫高268窟中交脚弥勒上方的叠涩凿井,是四方块层层旋转堆叠而成的结构,这种结构也被后来的建筑设计师广泛使用,比如人民大会堂南门厅天顶的装饰设计就使用了这样的叠涩造型;

图片

她也在现场为观众解析了敦煌壁画的情节划分方式,以《鹿王本省故事》为例,故事先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展,到了中间某一处之后又要从最右端向左回看,一幅图画上由两层故事线构成了完整的叙事结构。“敦煌壁画很多连环画的部分都不是用线条来划分故事情节的,早期用青绿山水的方式划分,隋代的时候用建筑来划分。看得多了,你就能清楚地看到一个艺术史的流变。”

图片

葛信晔说:“学者们温和、专注、谦逊、静定,令我深感敦煌最迷人的不止它的‘人文魅力’,更在于它的‘人的魅力’。敦煌学作为一门世界显学,在全球十余个国家、数十个博物馆美术馆,有其文物、有学者研究。敦煌学应当以学科研究的方式进入青少年视野,为敦煌学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图片

在圆桌论坛环节,嘉宾们围绕“如何开启关于敦煌文化新的阅读之路”进行讨论,包括沪剧和敦煌该如何在保持文化精髓的同时,为它们注入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各个文化机构和艺术家们如何将敦煌文化元素融入他们的创作和展览中;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敦煌文化该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

敦煌不仅仅是一座文化的遗迹,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它是一扇窗,让世界窥见了人类文明的辉煌与多样性。而阅读,正是打开这扇窗的钥匙,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超越时代的共鸣。

回望这一场思想的盛宴,每一位分享者,用饱满的热情和深厚的学识,为现场观众揭开了敦煌文化神秘而迷人的面纱,让参与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跨越千年的震撼与美丽,和对古老文明的致敬与传承。

原定100分钟的读书会,因为嘉宾和观众的全情投入而延长至整整3个小时,现场观众读者随后又参观走读了《何以敦煌》大展,近距离地感受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近期,《敦煌女儿》剧组还将与中华艺术宫联合推出电影《敦煌女儿》公益场,市民可以通过中华艺术宫发布的招募微信报名领取免费观影电子券,感受属于敦煌和上海共同跳动的文化脉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