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冬天带点绿!

本文由 @豫记 原创发布于正观新闻正观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河南省是小麦的主要产区,这也奠定了,霜降过后的河南田野之中,最多的就是小麦的绿色。‍

图片

农民喜欢小麦的绿色,因为这是填饱亿万人民肚子的希望,不管,不食人间烟火的文人墨客喜不喜欢,小麦就那样蓬勃,青绿,为初冬的大地增添着生气。

齐川红 | 撰文

01/

初冬的小麦,

是动人的绿色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黑龙江的朋友发来了大雪纷飞的图像,而我家乡的冬天来得缓慢,在霜降之后才按步就班来到。

寒风冷霜,虫藏鸟去,低沉的天空灰蒙蒙的,萧条的大地一片槁枯;“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不觉中,“城中增暮寒”,这些都是隆冬的景象,而初冬要温和多了,风不那么刺骨尖冷,景不那么败落,太阳还说得上灿烂。

树捎枝端没落的黄叶还有些绿的底子,依旧在风中精神可嘉地婆娑,好像一个老婆婆转嫁给冷峻的冬伯伯。

河水清净了下来,水面的涟漪像饱经风霜的老叟脸上的痕迹;唯一活跃的鸟是平常司空见惯的麻雀,在树枝上蹦窜,叽叽喳喳唠唠叨叨;衰败的荒草里开着几丛黄色如豆的野菊花,给初冬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图片

除了这以外,难道没有动人欣喜的景色?

------有!

初冬才出土的新绿不是零星的,也不是偶尔的,而是年年岁岁。每逢这时,都能见到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

你只要走出家门,走向乡村的田野,一抬眼,一望无际都是的。这种绿,这时的绿,比韩愈“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之绿更惹眼,更让人惊奇。

可是从《诗经》的源头,唐诗宋词,从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到孟浩然王维,再到范成大,有几个注意过它们?是他们孤陋寡闻?

谁不游山玩水阅尽华夏山川?

一句话只能说他们是熟视无睹。这些高士不食人间烟火,眼里只有名川大山,奇花异草,桃红柳绿。——而这种被忽视的点缀荒凉冷落的冬天的绿就是普普通通的小麦。

繁衍华夏文明的中原大地,是小麦的主要产区。霜降后左右,小麦种下一星期左右,就破土而出。

图片

初冬时分,呈现在眼前的便是这独一无二的绿。这时候,几次寒霜过后,柳树垂下来残存的绿已经失色,虽然松柏依然青翠,但那是老气横秋暮气沉沉的暗绿。

而只有这小麦的绿色鲜亮可人,点缀着荒凉的田野,使死气沉沉的大地显示出生机。

那鹅黄的浅绿,纤细的身姿,羞涩又胆怯的神态,在冷瑟的风中颤动,接受着漫不经心懒洋洋的太阳微弱的温暖,把昨夜的白霜变做雨露吸饮。

路边的树光秃秃静默着,不愿意为它们守护抗风。

它们一行行一根根整齐地排列着,像绿装童子军,留守的儿童,寂寞孤独,也有些恐惧。它们抱团互相搀扶鼓励着:坚强些,不要怕,有咱们这么多伙伴陪着。

02/

冬闲的农民

最喜欢巡视他的麦田

经过了紧张的耕种,一到冬天,农民便闲下来了。可以好好睡个懒觉,早晨在婆娘几次“饭凉了”的叫喊声中才慢慢腾腾起来。

洗洗脸,漱漱口,既然饭凉了,也就不想吃了,说一声“出去转一圈”,就骑着“吱吱呀呀”的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出了门,出了村,来到集镇。

图片

这时候集镇人来人往,热热闹闹,最容易遇到熟人,老亲旧眷,亲戚庄里的。小时一起掏过鸟窝,下河摸过鱼,偷过瓜,玩过凹窝,见了格外亲切,一律老表相称,老远扬手打招呼:

“老表,你也来了?”

“吆,是你?你个鳖子也来了?”

“多长时间没见了,我当你上火葬场进烟囱了。”

“排号还没轮到,屙屎攀伴,说啥也要叫上你。” 

熟不拘理,说笑着,拐到街头的小饭店。

“大叔大伯,咋吃?” 

“先称一斤油条,一人一碗胡辣汤。” 

“一人一碗黄酒。”

吃着拉呱着,身子咋样,这个那个的情况,儿子闺女干啥,不觉得就个半钟头。

“老板多少钱?”

这个赶紧掏钱:“老板,接我的钱。”

一阵争扯,说好“下次你请我”,对方才作罢,才依依不舍告别:“记着闲了去玩。”

回来已是大半晌,暖暖的太阳照着,回家还早,就下公路来到地里。

图片

这时惬意神气得很,泛红的脸洋溢着笑容,点着刚才离别时老表给的夹在耳朵上的烟,猛吸一口,背着手,像将军一样来到训练场检阅部队。

走到麦垄间,看看稀稠,均匀不均匀。有没有断垄的,麦苗好像不认生,不住点头致敬,而苍老的额头微微舒展,嘴角浮现出欣慰的微笑。看见有坷垃压着麦,俯下身小心地移过。

还能发现遗落的苞谷棒子,红薯,可以捡几把花生,剥开塞到嘴里。都有着对比心理,看了自家的,又去看看别家的,比自己出得好的,心生羡慕,谁家麦垅歪了,暗笑几声。

不事稼穑清高的诗人们是体会不出农民的心情,不会赞赏这绿,所以千百年来没几个诗人注意歌吟这初冬的绿色。

图片

就是因为有这独树一帜的绿色,冬闲才有闲的安适。

看那村头空场,年老的农夫们依着墙根,揣着手,眯着眼,对着太阳东扯西拉。

因为有了这绿色,才有希望,心里踏实。

春天只有在诗人笔下,是多么灿烂的季节,他们盼望着绿,感应着绿,“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春风又绿江南岸”,可是在历代普通人的记忆里,却有荒春的惊惧。

诗人们吟着“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只有韦应物“春愁黯黯独成眠”,体会到百姓的艰难,“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唐诗三百首》中唯一有思想性人民性的作品。

图片

小麦是耐寒的,但是耐寒的勇士、君子冠不到它们的头上。

诗人对菊松竹梅极尽歌咏之能事,而小麦不够级别,身躯孱弱,不高大,容易被大雪覆盖,但“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小麦是不会被摧折的。

而且白皑皑的雪只有小麦来年把它们化作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使饱腹的诗人们有闲情逸致歌咏唱和。

望着这珍贵的绿色,似乎看到了滚滚的麦浪,这是亿万人民安居乐业的根基。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