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寻周记 探源礼乐文明】西周龙纹禁 酒宴上的尊贵几案

图片



酒,是一种神奇的饮品,适度品酌时人人仪态大方、谈吐得体;然一旦过度,饮酒之人便会变得轻薄粗鄙、言行无状。夏、商两代因酒误国,三千年前周人吸取教训,不仅颁布了我国第一个“限酒令”——《酒诰》,还将当时陈置酒器的几案称为“禁”。

“禁”为何意?《礼仪·士冠礼》载:“两庑有禁。”汉代学者郑玄作注认为,“禁”这个名称源于戒酒,警诫人们饮酒要有度,所以禁不仅是陈放酒器的物件,更有“禁戒饮酒”之意。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周初贵族祭祀或饮酒时,将酒装入彝、卣、尊、壶等酒器内,再将酒器置于青铜所制的几案上,以表示这次饮酒的数量。总而言之,“禁”的出现是周人限酒的实证,更彰显了其限酒的决心。

图片

龙纹禁(渭滨区博物馆供图)

“目前存世的青铜禁虽然非常稀少,但作为青铜之乡的宝鸡出土的西周铜禁就有3组,其中一大一小两件龙纹禁目前珍藏在渭滨区博物馆。”该馆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市仅有的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青铜禁,对周人的社会秩序和酒文化传承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吉金流光,灼灼千年!2012年,渭滨区石嘴头村挖出了宝贝,一座西周早期贵族墓在当时的考古界引起了轰动,多件尘封数千年的青铜器重见天日,其中一张长94.5厘米、宽45厘米、高20.5厘米的青铜几案让考古工作者兴奋不已,这就是大龙纹禁。它是西周贵族祭祀、宴飨时摆放酒器的,挖掘时上面还放着1件户方彝、2件大小户卣,小户卣下面有一个小龙纹禁,以及一件兽首纹斗。这件大龙纹禁造型庄重肃穆、纹饰规整,四周装饰有夔龙纹、雷纹。夔龙姿态颇为大气威仪,昂首、阔嘴、曲体、卷尾,好似一名“巡视员”时刻提醒宴会上的宾客饮酒要有礼有度,切不可醉酒失德。由于龙纹禁上的彝、卣内部都有“户”字铭文,所以这组精美的龙纹禁应该是西周贵族“户”氏家族的器物。

可以想象,若有幸参与到三千多年前的宴饮活动中,你可能会看到,盛满佳酿的酒器按照一定的数量被摆放在精美的龙纹禁之上,主人“户”氏跪坐于几案之前与宾朋推杯换盏好不惬意。或许觥筹交错间,“户”氏目光触及龙纹禁时会心头一紧,这是提醒自己只许按规定饮酒,不得贪杯醉酒的“警示器”。这样的场景在周人祭祀、宴饮时常有发生,这份克制与清醒是周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更是他们的礼貌和风度。

图片

龙纹禁出土现场 祝嘉摄

除了这组龙纹禁外,1901年、1926年戴家湾还先后出土了柉禁和夔纹禁。柉禁长87.6厘米、宽46厘米、高18.7厘米,前后各有长孔8个,左右各有长孔2个,其上还有一件小青铜禁,这套青铜器有禁、尊、卣、盉等十三件,是目前出土青铜禁和共存酒器均保存完整的成套青铜器,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夔纹禁长126厘米、宽46.6厘米、高23厘米,呈扁平立体长方形,中空无底,禁面上有三个凸起的椭圆形口,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周人喜酒,但对酒的使用却是非常谨慎,既要保证它在祭祀、宴飨中发挥作用,又不能酗酒误国,“限酒令”在制度层面约束了人们的饮酒行为,而铸造青铜禁则是以实物警示、提醒人不得狂饮、滥饮。宝鸡出土的这三组铜禁形制、纹饰相近,时代大致相同,虽细节部分有差异,但都是西周限酒制度的产物,印证了周人严谨的限酒制度,这种警醒克制的饮酒文化体现了周人对秩序规范的尊重,对后世影响也颇为深远。

自此以后,虽然历经朝代更替,但周人提倡“节饮”的饮酒文化始终未改,而工艺繁琐、造型奇特、纹饰古朴的青铜禁则是文化传承的见证。饮酒有度,是品酌之间的界限与智慧,是享受美酒而不失自我控制的艺术。如今,在周原旧地,即便没有青铜禁的提醒和警示,西府人依然遵循着周人的“饮酒之德”:酒要饮,但不能失度。“节饮”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喝到风味独特、醇香典雅的西凤酒也保持着“小酌怡情,大饮伤身”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西周饮酒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周人严于律己、克制贪欲的传承。



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菲


图片

编辑: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