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带着整个领导层,飞抵邻国,一队人马先行来华,给中方意外惊喜?
最近,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关系又开始回暖。在11月27日,俄总统普京抵达哈萨克斯坦,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顺便席集安组织理事会会议。
这次普京带领了几乎整个俄罗斯政府领导层,显得十分重视。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甚至亲自到机场迎接他,两国领导人共签署了20份合作文件。
这次会晤不仅仅是俄哈两国的事情,更涉及到当前国际局势的微妙变化。最近,美国总统拜登批准乌克兰使用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让美俄关系进一步紧张。
有分析认为,拜登在卸任前可能采取更大胆的举措,而这些后果最终可能留给即将上任的特朗普去处理。这种情况下,北约和部分欧洲国家或许会趁机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希望能够取得一些新的战果。
北约方面也不甘示弱,军事委员会主席明确表示,为了实现防御目标,北约有可能采取主动打击俄罗斯领土上的目标,只要这些目标被认为可能对北约成员国构成威胁。
俄外长毫不客气地批评北约“抛弃了所有体面”,意图昭然若揭。但问题是,如果俄罗斯不有所行动,北约真的可能升级冲突。
在本次集安组织理事会会议上,普京极有可能试图寻求更多的外部支持,尤其是来自集安组织的帮助,以增强俄罗斯的力量。
集安组织除了俄罗斯还有五个成员国,其中亚美尼亚曾经历过现代战争。如果这些国家能团结起来,无疑将成为北约强大的对手。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乐观。尽管俄罗斯可能希望集安组织与北约展开正面对抗,但这暂时还只是一个“可能性”。
目前,北约虽然声称可能采取军事行动,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比较克制的。而且,即便北约决定出手,也不太可能在内部政治不稳定的时候采取行动,比如德国当前的情况。
其次,集安组织作为一个区域性军事同盟,其章程并不具有强制性,不像北约那样“一损俱损”的约束力。因此,集安组织的成员国未必愿意跟随俄罗斯一起对抗北约,更何况特朗普即将上任,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各国会更加谨慎。
所以,尽管俄罗斯可能想借集安组织来制衡北约,但如果北约不先行动的话,俄方也不太可能轻易将集安组织投入其中。
目前,俄罗斯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在维持现有战线的同时,承受住拜登政府和部分欧洲国家的最后一搏。
只要能在特朗普上任前稳住局势,俄乌冲突可能会迎来新的转机。普京最近的积极外交活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这个目标做准备。
与此同时,俄罗斯已经还派一队人马先行来华访问。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加卢津造访北京,与中国外交部助理刘彬等人进行了多场会晤。
在这些会谈中,加卢津罕见地提出了“后苏联空间”这一概念。虽然中方的官方通稿没有提及这一点,但结合俄方的声明,显然这次访问不仅是礼节性的走访,而是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后苏联空间”是什么?
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一概念关乎其长期以来对“战略缓冲区”的执念。早在二战前,苏联就曾与纳粹德国勾结瓜分波兰,以此作为抵御欧洲威胁的屏障。
而战后,更是将东欧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通过成立华约来抗衡北约。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了对这些地区的直接控制,导致东欧国家纷纷独立并寻求加入北约。
这种情形下,乌克兰意欲加入北约的念头才成为了引发俄乌冲突的导火索,因为这会使俄罗斯的战略腹地暴露在北约势力之下,这是莫斯科无法接受的。
那么,加卢津为何在中国面前谈“后苏联空间”?这里有两层含义。首先,中国历史上曾差点沦为苏联的“战略缓冲区”。
斯大林曾建议国共划江而治,以避免直接与美国对抗。可以说,中方对此类战略意义的潜台词应该心里有数。
其次,眼下的俄罗斯在乌克兰已经泥足深陷,短期内看不到胜利的曙光。那么问题来了:它又如何维持“后苏联空间”的存在呢?
结合加卢津此次访问与中方就中俄独联体事务展开商讨,可以推测俄方可能在找机会与中国进行某种“交换”。
独联体原本是苏联解体后形成的一个地区性组织,俄罗斯之前一直对中国和独联体成员国的合作持警惕态度,生怕中方在这些国家扩大影响。
例如,“中吉乌铁路”经过多年的拖延,最终也是在俄罗斯不再反对的情况下才得以动工。
然而,现在俄方却主动邀中方参与有关独联体事务的讨论。如果说过去俄罗斯对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介入是防范有加,那么这次的态度转变无疑是耐人寻味的。
很可能加卢津想以俄方支持中方在独联体扩展合作为条件,换取中国在其他问题上的利益让步。而这种合作无疑对中方来说是一个扩大自身区域影响力的良机。
俄罗斯如果真愿意在独联体的影响力上做出让步,要么是因为当前俄乌冲突以及国际局势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要么预示着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达到了新的高度。
无论如何,这都为中方提供了一个提升地区影响力的契机,称得上是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