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我眼中的宋韵·芦花丛里瓶甏行

潮新闻客户端 桑飞月

图片

曾结识过一位制陶师傅。有年秋,我心血来潮,请他给我做了一只韩瓶。

韩瓶诞生于南宋,当时是用来盛水或盛酒的。我不饮酒,只用它来当摆件,有时插花。

我的这只韩瓶像一只拙朴的大花瓶。它小口,小瓶底,弧肩,直腹,腹上有旋纹,下部斜收,整体修长,只当摆件,就很好看。若插上一两枝植物,则更有韵味,比如荷花、芦苇、南天竹……这种简约的美象,是宋画常见的。故而面对它们,我亦常会想起宋代。甚至为此构思过一个幼稚的穿越故事:一天,我洗瓶换水朝里看时,竟一下子掉进了黑洞洞的瓶里。待我爬起来时,发现自己正在一只船上,船卧在芦花丛里,载满了韩瓶、乌甏。于是,我摇起了撸……

瓶是从瓶窑里烧出来的。

瓶窑,原为一种窑的名称,专烧小型器物。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甖瓮》中曾记道:“凡瓶窑烧小器,缸窑烧大器。山西、浙江省分缸窑、瓶窑,余省则合一处为之。”一个地方,瓶窑很多,南来北往的人就会因此而记住这个地方,甚至唤作瓶窑。在杭州市北郊,就有这么一个名叫瓶窑的镇子。

图片

瓶窑是个有文化、有故事的地方。这些故事和文化,若讲,可以讲到五千年前,人类文明的曙光升起之时。但,今天我们不讲那么远,只讲一讲那些瓶与窑里的宋时光。

北宋及南宋初时,瓶窑尚不叫瓶窑,而叫亭市村。村中有山,以前人叫它横山,又因它在亭市村内,也有直接叫它亭市山的。山为土山,山土制作出来的陶器较别处透气性好,盛放其中的食物夏天不馊,雨季不霉,十分出名。四面八方的商贩们因此聚拥而来,将此运向各地。看到制陶是个好营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一时间,山上陶穴栉比。于是,亭市山就被大家叫做了窑山,亭市村易名瓶窑。

用粘土制作陶器,这在此地,五千年前就已经有人在做了。

古人逐水草而居。苕溪作为浙江八大水系之一,它的两岸则自古都是水草丰茂的宜居地。人们在此生活、建城、用粘土烧制陶器……这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后来,大概因为洪水,良渚人所建的城池被冲毁。近些年,考古人员在对良渚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黑陶器皿及黑陶碎片,这些遗存,反应了当时的生产生活状况。

随着制陶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有经验地发现,亭市山的粘土更适合制陶,于是纷纷迁移到此。据考古人员研究发现,现在的长命村、马金口和鸽宝山等地,都有古陶窑址。长命村石山下的古窑址是西晋时的青瓷窑址。由此可见,瓶窑的制陶业是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发展的。

隋唐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贯通,瓶窑的制陶业得到了促进。北宋人乐史编撰的《太平寰宇记》载:“亭市村人悉作大瓮,今人谓之浙瓮”。瓮是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用以盛放东西,是重要的生活用品。

后来,随着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瓶窑成了京畿之地,制陶业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发展的阶段。

这时期,名将韩世忠带领着他所创立的背嵬军英勇抗击金兵,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拥戴。何谓背嵬?南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里解释道:“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背嵬军英勇善战,名气很大。结果,他们随身所带的酒瓶水瓶也就随之出了名,被称作韩瓶。亭市村,即为制作韩瓶的一个重要地方。

背嵬军所用的韩瓶,瓶身也是细长的,且多有系孔,方便系在身上。韩瓶属军需品,战场上,磕磕碰碰的,消耗量很大,亭市村的陶户们为供应前线,非常的繁忙与劳碌。

这个地方的陶器,原就很有名,后又因给背嵬军烧制韩瓶而更加著名。于是全国各地的人们也都希望得到瓶窑烧制的瓶瓮,用以生活。南来北往的船只沿着运河及苕溪而来,渐渐地,苕溪边靠近瓶窑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大码头,它就是瓶窑码头。

这些瓶与瓮制作出来,从瓶窑码头出发,运送到全国各地。一首名叫《三十六码头》的民谣里唱道:“正月里来是新春,文武百官在北京,当里朝奉徽州出,油纸里布出长兴……九月里菊花阵阵香,宜兴出得好花缸,细花饭碗江西出,瓶窑出名是乌甏……”这些,应该都是后来的事了。

瓶窑这一名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呢?从史料中推测,它应是自南宋制作过韩瓶后,人们才开始将它改名为瓶窑的。瓶窑这个地名,蕴含着一段有关宋朝的故事,也标志着这个地方曾经的高光时刻。

说起宋,人们可能会首先想起宋帝、宋词等,是的,那是不可忽视的宋,宋的核心文化。但,遗落在民间的宋,也是很重要的,它反映了宋朝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瓶窑距我很近,就在前不久,我还去瓶窑码头那里坐了坐。码头上当然已经不再有船了,只是一个公园。这个公园很安静,除了几个钓鱼的人外,很少有游客来,但我喜欢。公园广场上雕塑着曾经的韩瓶,大甏,周边用铜制浮雕描绘着码头上的小商小贩。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听到过往的喧嚣声。

我喜欢坐在这里天马行空地想象,想象着我要是在宋朝,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制酒的酒娘,还是制陶的陶娘……最后我想,要不还是做一位有些拳脚功夫的船娘吧,摇着船,把瓶窑制作的那些韩瓶,沿着芦苇夹岸的苕溪,送往将士们所在的地方——像有些冒险的旅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