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五百年未有大变局,中美关系的铁律还铁吗

中美关系好不到哪去,也坏不到哪去,这是几十年来的历史铁律。

但近年来,中美关系趋于恶化。美国将中国定位于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政治上在台湾、香港、新疆等问题上触碰中方核心利益,军事上拼凑“奥库斯”围堵中国,经贸上挥舞制裁加税大棒,科技上“小院高墙”封锁打压,人文交流上大肆对立抹黑。

再过50多天,特朗普将再次就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善走极端,美国对华高关税、制裁封锁等措施都出自其手。同时,他又是商人出身,不热衷意识形态对抗,善做“大交易”。

随着他的到来,中美关系再次走到关键的十字路口,既有走出低谷,逆转恶化趋势的可能,也有隐性对抗显性化、恶性化的可能。

面对世界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前所未有的中美竞争态势,面对特朗普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矛盾综合体,中美关系的历史铁律还适用吗?

图片

一、风波不断,中美关系向来曲折前行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回顾中美关系发展历程,不仅有蜜月期,更历经多次波折,风风雨雨是常态。

回顾这段历史,中美关系在数次经历大风大浪后能回暖,的确有国际反恐战争爆发,美国集中全力反恐等偶然因素,但更是因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壮大。简单汇总可以看出,每次危机过后,中国的GDP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球影响力也随之提升。

图片中国“风波年份”GDP数据(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图二:

图片中美两国在风波中GDP展现图(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二、寻根究底,为何中美关系好不到哪去

首先,美国向来以“天选之国”自居,必争必保“全球老大”之地位。

美国的大战略,向来是用来对付“居二”国家的。当其他国家GDP达到或超过美国的60%,美国就将对其进行打压。美国早先对前苏联、日本下手,都是如此。

以乔治·凯南为代表的“遏制”战略、以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都对美国对外战略的影响深远。

米尔斯·海默提出,大国之间的冲突无法避免。当一个大国崛起并对现有霸权国构成威胁时,霸权国必然会采取措施来遏制崛起国的发展,而崛起国也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努力突破这种遏制,从而导致双方之间的安全竞争加剧,甚至可能引发战争。

其次,中美两国的“三观”截然不同。

美国精英阶层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价值观不理解、不看好、不认同。美国统治精英无法接受当年自己一手扶持的、意识形态相近的日本的崛起,更绝对不能接受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同美国平起平坐,甚至超过美国。

冷战时期,美国通过建立联盟体系和遏制战略对抗苏联,并获得成功。冷战结束后,这种对抗性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下来。

图片

其三,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影响。

最为典型的是美国庞大的“军事-工业”复合体。这些军工集团为了自身利益,极力制造对立与冲突,从而推动“中国威胁论”,鼓动军事对抗。

他们通过资助智库、游说国会等方式,影响美国的外交决策机制,绑架外交政策。美国政府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制裁,背后就有军工集团。其理想目的,是推动甚至加剧中美军备竞赛,以获取更多的军事订单和利润。

三、时过境迁,为何中美关系仍坏不到哪去

尽管存在上述三大因素并使危机时有爆发,但中美关系从未陷入死胡同。

一是因为中美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美国需要来自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庞大的潜在市场、以及中国通过外贸顺差购买的巨额美国国债。中国则依赖美国的技术、投资和市场。

中美紧密的经贸联系,一度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甚至出现了“中美国”“中美夫妻论”等说法。

二是全球化加深了中美在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需求。

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国际议题要求中美两国在多个领域保持对话与合作。911之后,中国抓住时机同美国加强反恐合作,成为美国的反恐伙伴。中美合作促成朝鲜问题六方会谈,曾一度成为中美关系津津乐道的一大亮点。

图片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外交政策上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战略智慧。

与俄罗斯等国对美采取强硬对抗不同,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把握策略的灵活性。

中美建交过程中,中方对台湾问题的处理即为典型例子,既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又不拘泥于个别字词,最终保全了中美建交、中国同时得到发展实惠的大局。中方在处理前文提到的“炸馆事件”“撞机事件”等棘手难题上,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中美关系面临十字路口,趟雷避险尤须定力智慧。

从底线思维角度看,特朗普二任可能对中国实施的最强硬手段,不外乎60%关税、加大科技封锁、涉台涉港涉疆问题挑衅、挑动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发难、联俄抗中等。

这些措施,既是“纸老虎”,也是带有牙齿的“真老虎”,将使中美关系出现暂时困难,面临个别雷区,应对起来,还需用好革命解放战争的法宝“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来赢得这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首先,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中国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核心是坚持办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中国从改革开放一路顺利走来,依靠的不是美国的恩赐,而是靠自己的勤劳奋斗;不是靠敌人一天天坏下去,而是靠自己一天天好起来。

面对国际上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把自己发展好,使自己的发展更确定。

这两年中国外部环境有所恶化,一定程度与中国在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房地产市场、地方债务等方面出现的自身问题密切相关。

换个角度,目前已有不少专家提醒,未来中国面临的中长期压力,可能将来自于美国的“改革”,例如马斯克领导的机构改革和“具有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中美竞争,更可能是长跑甚至马拉松,中国必须始终练好内功,发展好自己,笑到最后。

图片

其次,用好统一战线,把敌人变得少少的

面对美国这个主要对手,全世界其他可以争取的国家,都应该尽量去争取。要多算战略账、政治账,少算经济账,适当让利让实惠,把中国的朋友变得多多的,敌人变得少少的。

周边是首要。周边国家最能接受中国崛起,最希望从中国崛起中获益。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其商品准入中国市场等方式,把周边国家牢牢吸引住,进一步巩固其经济上靠中国的态势。

欧洲是中美竞争中的“国王制造者”。欧洲保持战略中立,有部分国家偏向中国而不是美国,这最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例如,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确实给欧洲带来了深刻负面影响。大众、奥迪等车企将在欧洲累计裁员约5万人,将深刻冲击欧洲社会,进而影响欧洲民众对华态度。

从战略上讲,可以考虑把中欧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贸易纠纷,变成中欧的战略新合作。中国厂商与其高度内卷,廉价出口欧洲,不如从拉住欧洲的战略高度着眼,通过国家扶持等手段,在欧洲合作办厂,保住甚至扩大欧洲就业,培育好欧洲市场。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要高举“全球南方”的旗帜团结好。既要利用好全球南方对中国商品的巨大需求,缓冲美国贸易制裁的压力;同时也应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出发,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全球南方国家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三,打好对美王牌,适时成交大交易

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芬太尼管控等举措是美国对华重要关切。特朗普竞选时就提出,上任第一天就将要求中方兑现“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芬太尼管控。

建议予以积极回应,在最短时间内达成中美大交易,公之于众,逐步实施。

第四,出台更多类似单方面免签的外交善策

中方打破常规和固有思路,单方面对38国免签,实施144小时免签等措施,收效良好。既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出口”了大量服务贸易,同时又通过游客亲眼目睹和所见所闻,有力回击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造谣抹黑,可以说是近年来最佳外交政策之一。

进一步想,为什么不可以放开对美国的单方面免签?

图片

撰文|中观PRO 张嘉懿

编辑|江琳

排版|王静怡 李梓涵

审核|田士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