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豫园灯会三十年之际,特推出《我和豫园灯会的故事》专栏,以守灯人、制灯人、赏灯人不同的视角,回顾豫园灯会三十年来的点点滴滴,分享他们的故事。本期的制灯人是扬州工艺美术大师、扬州灯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孙玉波,他从1995年首届豫园灯会开始,一直参与到2018年。23年里,他为豫园灯会创作了数百组精美的灯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这些年来的手稿、照片、资料等都珍藏在家中,偶尔翻看时,仿佛重新回到那些年灯会的场景中。2014年,他接受解放日报专访时曾表示:豫园灯会是我的“第二个儿子”。如今又十年过去了,他动情地表示:“把豫园灯会视作我的第二生命!”
“1995年,我还是扬州工艺厂的副厂长,主抓彩灯经营技术,当时华宝楼的负责人可能是慕名而来,找到厂里想要定制灯组。”对于第一届豫园灯会的“大猪”,孙玉波印象很深,因为此前从没有做过如此大型的灯组。“大猪的长度超过5米,为什么要做那么大是我当时的疑问。”后来他实地站在豫园商城的中心广场,看着眼前的人流如织,回到厂里和工人感慨:“确实需要只大猪才能镇得住。”
设计过程非常顺畅。从设计到安装,十多个工人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当时这只大猪灯组售价5万元,够给我们全厂的工人发一次工资了!”灯会的反响特别好。老人、小孩都直嚷嚷:“好大的猪!从没见过那么大的猪!” 由此,开启了孙玉波与豫园灯会二十多年的结缘故事。
首届灯会只有中心广场的“大猪”组灯和一些氛围灯,后来不断拓展到整个豫园商城,体量不断变大、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变高,也使得灯会由原来一家变为几家一同设计制作。“一开始没有分区域,各做各的,商城从方案中挑选好的作品,使得整体性和主题性不强,也不便于安全管理。后来商城定好主题,制作单位各负责一个区域,精力更集中,使得整体的主题性就更为突出。”
商城的每个广场,孙玉波都留下过作品;商城的每一处角落,他更是走过无数遍,尤其是除夕夜,“早年除夕是正式亮灯的前一天,当所有彩灯安装调试完毕点亮时,我会一个人在商城里走上几圈,在九曲桥上静静地待上一、两个小时,既是检查安全,也是看着数月来的心血最终呈现的效果。那时心中五味杂陈,酸甜苦辣不时会涌上心头,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每年灯组开始安装,孙玉波就会来到上海,“早年孩子小,还会带着一家人一起过来,就在上海过年。”一直待到春节结束,灯组全部拆除再回扬州,二十多年,孙玉波都是在上海过的年。
“扬州灯彩追求‘声光电动控’融为一体。不仅要亮起来,还要响起来、动起来,此外讲究白天是景、晚上是灯。”二十多届灯会,孙玉波和团队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不断推陈出新,更是带动了豫园灯会整体灯彩制作的发展。随手翻看历年的相册,当年的故事孙玉波就能脱口而出。
“2001年,在华宝楼二楼小舞台创作的世纪欢歌大型组灯,做了很多创新。”孙玉波介绍,灯组的背景首次运用光导纤维,一个个亮点通过刺绣的手法绣上去,用了几十万个线头;前面做了两个娃娃报幕,中间是6个代表不同民族的娃娃。“时间一到,两个报幕的娃娃走到中间,转身面向观众,问好、报幕,然后所有娃娃一起合唱《美好新时代》。”该灯组是“声光电动控”融为一体的经典之作,当时孙玉波团队还特地找了723所的高级工程师给灯组编程。新颖的形式赢得了大众的广泛好评。孙玉波笑着说:“豫园灯会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每年负责人都会询问:今年有什么新技术、新设计?这也是在督促我不断创新。”
2010年恰逢世博会,孙玉波把中国馆和海宝“请”到了豫园灯会。“当年在九曲桥上复刻中国馆,由于其特殊的榫卯结构,钢丝体现不出其特点,改用了小钢管。”在九曲桥区域施工,最大的难点是无法使用吊车,他和工人一起想办法,在湖里搭了脚手架,再由工人把灯组抬上去。九曲桥旁边他还复刻了阳光谷,还有海宝划龙舟等体现传统节日的生动场景。
“中心广场每年都以生肖为主题,创作构思相对较容易,可九曲桥广场主题就非常难定,想做的主题很多,但什么才是最合适当时的,这才是最难的。因此每年都要想数套方案供商城选用,从6月份就开始构思。”2013年,迎合蛇年的主题,孙玉波将白蛇传的故事完整呈现。通过类似舞台剧连环画的场景形式,一组灯讲述一个故事情节,让家长可以给孩子们看着灯讲故事。2014年元宵节和西方情人节是同一天,他将中西结合,鹊桥相会、丘比特等中西爱情故事相映成趣地融合在一起。2017年结合一带一路、工匠精神,孙玉波做了四大发明、黄道婆、大禹治水等灯组,寓意工匠精神代代相传,还将豫园商城内的非遗如南翔小笼、童涵春堂、梨膏糖等一一呈现。2018年主推文化自信,讲述传统文学上下五千年,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汉赋,明清笔记、小说等等,灯组呈现不同的年代特点。
孙玉波和豫园灯会二十多年的故事实在太多,“讲起来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豫园灯会不像其他地方的灯会,从来都没有甲方乙方之分,大家都是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把灯会办好。”这是孙玉波参与豫园灯会数年来感触最深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豫园灯会越办越好,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豫园灯会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工艺质量、安全,尤其是主题文化思想;对中国灯彩行业的影响力巨大,有标杆和引领作用。将灯会活动能纳入国家级非遗项目,豫园灯会独此一家。”
十年前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孙玉波表示:豫园灯会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如今,他直言能参与豫园灯会是他此生最大的幸运。“现在把豫园灯会视作我的‘第二生命’。我把自己人生最具活力的二十多年,都献给了豫园灯会。”说出这句话时,孙玉波哽咽许久,其中饱含了他对豫园灯会二十多年的情感。他有一个习惯,每次灯会都会拍两套照片,白天夜晚各一套,即使2019年起,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继续参与豫园灯会,他还是每年都会来灯会现场看一下。豫园灯会对他来说已经融入生命中,是他无法割舍的。正因为如此,如果有机会,他还想为豫园灯会发挥余热。“只要能让我参与就行,也是给我们扬州灯彩一个展示的空间。可以帮着想创意,策划出出主意,这是我一个小小的心愿。”
孙玉波还有很多想法和心愿。关于灯彩,首先要把自己的扬州灯彩手艺传承下去。其次,经过这么多年豫园灯会的积累,他还想做些记录,一是关于中国灯彩的;还有是他参与二十多年豫园灯会中,大大小小的故事和灯组创意创新。孙玉波还有一个更大的心愿,想做微型灯组,让彩灯走进室内,走进展馆博物馆。“豫园灯会这么多年,大型灯组都没办法保留收藏,留下的只有照片和视频,很是可惜。如果能把些经典灯组做成微缩景观,暨能留存也方便到处巡展及收藏,我的扬州彩灯基地还可以作为咱们灯会的‘后花园’、实践研发基地。”孙玉波从骨子里透出对于灯彩、对于豫园灯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