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金风玉露” 润黑土丰饶!| 解构辽宁气象科普服务赋能农业生产发展案例

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东北黑土地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希望。农业与气象密不可分,深知利害的人们自古就期盼风调雨顺。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对农作物生长和收成造成严重威胁。那么,怎么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农民的损失呢?


辽宁气象工作者以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护佑农民增产增收为己任,在深耕农业气象科技创新的同时,坚持探索科普创新,通过融入式科普、接地气解读、针对性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气象科普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辽宁气象助力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知农所需,搭建气象科普新桥梁


“陈老师,新民高台子镇雨大吗?苞米用不用盖上?”


“辽宁今夜雨量较大地区主要在辽阳、沈阳和铁岭等地,得盖!”


“急需陈老师帮忙分析最近这花生是盖还是不盖啊?”


“白城未来10天,雨雪有点频繁,建议盖。”


……


类似的对话,在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总工程师陈鹏狮的直播间里,经常发生。


每年农忙时节,陈鹏狮的直播间就像一个热闹非凡的“气象知识集市”,在这里,气象知识不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信息。下一场小雨,他会根据不同需求,为粮食晾晒、大棚管理、打除草剂或叶面肥、喷洒防虫药等不同农事阶段的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图片

“天气守望者”主播陈鹏师在直播间与用户连线,解答农业气象知识。供图: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


“如果你不了解别人的需求,就永远讲不到别人的心坎儿里。”陈鹏狮深知,气象科普的关键在于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气象知识。


这只是辽宁气象科普工作队伍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服务农业生产,省气象局积极主动联合各方力量,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搭建起气象科普新桥梁。


由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农业气象专家组成的强大“科普联盟”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足迹遍布全省14个地市、18个县市区、30个乡镇以及60余个村屯,惠及群众达60万人。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专家团队察看水稻长势情况,围绕气象防灾减灾、水稻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科普宣传讲解,解答农户在水稻种植方面遇到的难题。


图片

辽宁气象科普团队专家为玉米种植户解答疑问。供图:辽宁省气象局


此外,专家们还积极与农户、农村合作社、涉农企业展开密切互动,就中草药、水稻、柞蚕、蔬菜等各类作物种植中农户最关心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科普服务和专业实用的生产建议。在春耕时节,提醒相关农户抓住有利天气窗口期,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及时科普各类气象灾害风险,提醒农民有效防范应对;在作物收获期,切实了解农民所需,助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创新形式,让气象知识深入人心


气象科普不仅要内容准确,更要形式生动、易于理解。随着国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气象科普的受众群体日益广泛,其形式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然而,如何让气象科普“去术语化”,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仍是当前气象科普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专业的术语往往让种植户难以理解。于是,“一指雨”“两指雨”“一锹深”“地皮湿”“玻璃脏”等充满生活气息的词汇成了传播气象知识的独特“密码”,将复杂的气象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是气象科普语言的创新表达,也是陈鹏狮打造的“天气守望者”成为东北涉农群体喜爱和信赖的气象科普品牌的原因。


通过发布一系列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气象科普内容,“天气守望者”得到了全网50余万粉丝的关注,年均受益公众超500万人次。


图片

辽宁省“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铁岭站”的专家在西丰县振兴镇宏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解答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供图:辽宁省气象局


省气象服务中心还结合本地特色,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科普图文,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详细解读了每个节气与辽宁当地农业生产、气候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古老的节气文化,在现代气象科普中焕发出新的魅力。该系列图文的播放量超160万次,成为农民朋友们了解气象知识、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参考。


面对公众关注的热点以及各种气象“谣言”,辽宁气象专家及时进行权威解读。通过制作专题科普文章、短视频等形式,线上线下累计开展科普服务320余场次。在科普过程中,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气象原理和影响,为公众答疑解惑,将谣言及时扼杀,充分发挥了气象科普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技下乡活动也络绎不绝。辽宁气象部门以“赶大集”的形式,通过设立气象知识咨询台,深入具有百年历史的“祝家大集”,让农民朋友们在逛集市的同时,能够轻松学习到更多的气象知识;开展水稻、玉米生产气象服务效益评价对比试验,通过科学的数据对比,为农民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气象服务策略;开放共享野外科学试验站,通过观看宣传片、实地参观、现场讲解等方式,开展沉浸式农业气象科普,让公众亲身感受气象科学的魅力……发放宣传手册、开设科普课堂、录制科普短视频等形式更是将气象知识直接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田埂上。这些科普活动和产品内容涵盖了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等实用信息,短小精悍、趣味性强,让更多的农民能够轻松获取气象知识,提升了农民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和科学种植的水平。


图片

沈阳市浑南区气象局业务人员以“赶大集”的形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摄影:宋昀地


互动联动,多方协同促科普惠农


气象科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多方协同。


对此,辽宁省气象局积极探索,主动联络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等各类资源,建立气象科普全媒体传播矩阵。利用电视、广播及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气象科普知识。制作权威气象科普标准课件、新知主播说等系列短视频,内容涵盖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变化、农业气象服务等多个方面,以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公众。深入推进“互联网+精准气象科普”,邀请专家开展科普云直播,让更多受众能够实时参与到气象科普活动中来,扩展了科普知识的传播面和受众面。


省气象局联合省科学技术协会、省气象学会,开展“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活动,将气象科普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公众气象灾害防范意识。活动深入社区和乡村,在45个县市区、240个乡镇、323个村累计开展活动435次,受众人数达84万人,真正实现了气象科普的广泛覆盖。


特色农业气象科技小院示范活动也如火如荼。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营口市气象局、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旗镇政府、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等多家院所,以及营口菱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通力合作,建立起了辽宁鲅鱼圈葡萄科技小院。


图片

营口市气象服务人员在葡萄科技小院开设“气象科普大讲堂”直播。拍摄:宋文锦


科技小院一方面为葡萄种植户提供包括气象灾害预警、最佳采摘期预测等在内的精细化气象服务;另一方面,也开展独具特色的科普宣传,小院师生在钻研提质增效技术的同时,将相关知识整理成科普文章,有效助推了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从线上到线下,辽宁气象工作者不断助力乡村气象科普事业蓬勃发展。未来,辽宁气象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紧密围绕农业生产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为辽宁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气象科普也将继续在田间地头发挥重要作用,为辽宁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黄琬婷 姜晓辉

编辑:卜钰 刘蕊 苗艳丽 丁继武

审核:段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