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教育商学院发展论坛 | 数字时代MBA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

11月13日,由腾讯新闻、启航智诚联合举办的第十二届腾讯网教育·商学院暨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论坛于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商学院院长、副院长、项目主任、行业专家、企业领袖以及三百余名院校代表出席会议。本届论坛以“向新而创·以质为远”为题,积极响应时代大潮,紧贴国家发展战略,以专业视角、前瞻思维,深度剖析商科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商科教育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更为全球商科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开拓道路。

图片

在行业对话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赵大旋作为特邀主持人,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白云涛、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丁永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胡聪慧、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万良勇,围绕“数字时代MBA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了相关讨论。

图片

行业对话:数字时代MBA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

数字时代,已经深刻改变了全球各行各业的发展格局,其中商业领域的变化尤为明显。作为培养商业领袖和管理精英的重要阵地,中国的MBA教育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AI重塑商业模式下的中国MBA教育适应与调整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ChatGPT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中国MBA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应与调整,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对此,白云涛院长表示,现在的商业本质、商业逻辑的核心仍然聚焦于“人”。从农耕时代至大工业时代,管理思想多基于“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概念,即将人视为资本,但忽略了人的真正存在价值。现代MBA教育应首先学习思想理论,再学习场景和工具方法,并增加对AI的元思想和元认知,以提升使用AI的元能力和元创力。教育核心仍是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正致力于在思想创新和实际应用两端发展。

丁永健院长认为,当前商学院教育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应对AI的影响。首先,强化商业伦理和责任教育在商科教育中至关重要但难以实施。其次,AI相关的素养,如认识、技术、工具、方法和场景等,需要被加强,尤其是工科背景的商学院在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上有优势。第三,传统工商管理课程需要与人工智能、数字和大数据深度融合,但面临教材和教师能力的问题。第四,商学院自身和老师在教学和管理中如何有效利用大中型人工智能工具也是一个挑战。最后,AI可能导致优秀教师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的培养模式发生变化。

胡聪慧院长认为,AI的发展降低了商科学生学习硬技能的门槛,但增加了对理解AI对商业世界影响的需求。商学院教师需要在研究、教学等方面深度参与技术与商业的融合,积极探讨数智时代经济、商业运行的新规律、新逻辑,并跟进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革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商科学生应增强新技术时代的主人翁意识,在各自深耕的行业中,保持持续探索与勇于创新的热情,努力成为新商业模式与经济形态的塑造者和引领者。

万良勇院长表示,人工智能在商学教育及产业界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在某些领域如数字化营销较为成熟,但在管理智能等领域的应用效果仍待验证。商学院应持谨慎乐观态度,既不应过分急躁地推广未经验证的技术,也不应忽视其在管理层面的实际应用。未来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知识生产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以适应在线教育资源普及和知识生产的新需求。

赵大旋院长提到,针对AI时代,人大商学院正在推出人工智能管理方向MBA课程,并积极构建相关课程体系。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商学院有诸多创新空间,需要寻找更优秀的师资和更有效的授课方式以适应新的挑战。

新生代商业领袖的战略机遇

在AI技术正日益渗透到商业决策和管理环节的背景下,新生代商业领袖需要具备的“新的能力”,以及他们如何把握这些技术带来的战略机遇,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万良勇院长指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MBA课程针对超过50%来自制造业或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的学员,融入了更多和产业相关的内容,如邀请计算科学等领域的专家直接讲解产业发展,并尝试设置偏硬的数据科学内容。但培养合格的CEO或职业经理人,除了产业基础,管理底层逻辑同样重要,需要创新和更新基础知识框架。

胡聪慧院长表示,商学院教育面临的挑战在于提升学员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商科的研究落后于实践,因此学员在毕业后应具备知识生产者的心态,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商业世界中存在许多未知的坑,需要学员自己发掘并提出问题,商学院老师可以共同解答。

丁永建院长指出,对于商学院学生来说,要真正扎根于实践和产业,深入理解产业,这是理解互联网与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结合的关键;同时,AI不是取代人,而是提高效率、促进人机协调与融合,商学院和学生应关注如何挖掘由此带来的商业机会。

白云涛院长表示,在MBA课堂上,除了教授现有的案例分析和体系框架,还需要注重场景性学习与AI的结合,帮助学生改造场景学习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对AI有正确的认知,思维要开放,适应商业的全面转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能够在新时代商业发展中提出一套自己的思想,这需要老师教授他们如何提炼和总结思想。

赵大旋院长表示,在未来技术进步的时代,社会对于商科人才和企业领袖的要求,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方面都将变得更高。因此,对于商科教育者自身的要求也相应地增加。

国际合作共同培养“全球胜任力”

中国的文化、经济和商业影响力正不断壮大,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此同时,国际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地缘政治风险不断积聚。在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全球商学院需要通过合作,共同培养出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商业领袖。

白云涛院长表示,目前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商学院对中国告诉发展模式的学习需求增大,很多国际商学院MBA来到中国进行移动课堂。并且很多国际组织也在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以实现商业成功,这是共同的愿景和使命。

丁永健院长指出,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影响,学生流动数量减少,因此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计划提供更多奖学金促进学生国际化,同时吸引外国学生到中国来。此外,商学院应扩大合作范围至东南亚、中东和一带一路地区,并邀请在这些地区有投资经验的企业家参与教学,以开放的心态引领商学院发展。

胡聪慧院长表示,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走出去”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中国企业未来“走出去”需加强跨国沟通,包容心态至关重要。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访问也十分重要,应鼓励外国人来中国上学,然后回到他们的国家,以辅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万良勇院长表示,商学院的国际化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第一个是简单的“请进来送出去”层面,如邀请国外教授、企业家授课,吸引留学生,送学生出去访问及联合培养;第二个层面是深化国际商务教育,研究并向学生清晰讲解国际商务知识,特别是在当前企业出海背景下,应加大对国际税收政策、地方法规、国际投并购业务阻碍及后期整合等内容的力度,这才是真正且更高级的国际化。

赵大旋院长最后总结到,当前,“人工智能”和“企业出海”是两个热门话题。关于“企业出海”,尽管逆全球化带来了一些挑战,但商学院在国际化方面已达成共识,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全球性的商业领袖人才。现在更侧重于培养“出海人才”,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更好地发展,已走到了更高的层面,商学院正为此做出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