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晋江法院创新司法服务提升执行质效
□ 本报记者 王 莹
□ 本报通讯员 李渊源
走进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新近设立的执行诉求管理中心窗口,当事人会拿到一张涵盖常见执行案件诉求类型的管理登记表,只需完成登记表,即可在现场得到答复、处理。未能现场办理的,这份表格将在第一时间交由相关承办法官办理,同步跟踪办理进度并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吃下“定心丸”。
如何提升当事人在案件执行阶段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9月,晋江法院执行局通过设立执行诉求管理中心及“终本”(即“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管理团队,以“执行法官找得到,执行案件查得清”为使命,实现案件执行“一揽子解决、一体化管理”。
“你好,能帮我找一下李法官吗?我给他打几次电话,都无人接听。”近日,执行诉求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接到案件申请人郭某来电。
原来,郭某在龚某开设的工厂打工时不慎跌落受伤,经判决,龚某应赔偿郭某各项损失25万余元。案件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后,法院冻结了龚某名下一辆车,但因未能实际扣押,无法处置。此外,龚某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不得不进入终本。
不久前,郭某发现了龚某车辆的行踪,但恰巧案件承办法官外出下乡,郭某联系无果,便将电话打到执行诉求管理中心。接待人员迅速反应,将诉求流转至终本案件管理团队。终本案件管理团队第一时间调派其他法官与郭某取得联系,成功将被执行人龚某的车辆扣押到案。
据统计,执行诉求管理中心成立至今,已受理诉求2679条,日均受理诉求43.2条;当场办理1079条,占受理诉求总数的40.28%;未能当场办理的均在合理期限内办理完毕,平均办理天数为5.4天,有效发挥“一口入、多口疏”的作用。
“我们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在被执行人的涉案财产查控结果出来后,及时、主动向申请人送达《执行案件财产查控情况告知书》,通过建立健全执行信息公开机制,使当事人‘心里有底’,同时倒逼承办人提升执行能力。”晋江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9月以来,晋江法院共计发出《执行案件流程告知书》3768份,向申请人送达《执行案件财产查控情况告知书》2298份,终本前告知已百分百覆盖。
利用晋江民营经济活跃、慈善氛围浓厚的优势,晋江法院还创新成立执行慈善基金,启动“一十百千万”帮扶工程,并联合市团委、市残联等多个单位和爱心企业等,不断拓展“执行+慈善”司法救助机制,为救助对象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就业帮扶、送工送学、家政服务等帮助,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传递司法温度。(王 莹 李渊源)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