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一首承载着深厚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的歌曲——源自上世纪30年代,由民族音乐家王洛宾改编而来,旋律优美,歌词深情,如同一条从昆仑雪山奔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叶尔羌河,流淌着民族的血液,传递着民族的情感。而它的流传程度,更是广泛而深远,成为了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近日热播的4K自然人文纪录片《叶尔羌河》,展现了叶尔羌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故事,传递了上海与新疆的深厚情谊与合作成果。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上海数万知识青年在“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歌声中远离家乡参加援疆建设,在新疆这片热土挥洒青春和热血,上海和新疆从此结下深情厚谊。新时代,上海援疆干部成为新疆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新的耕耘者,跨越千山万水,叙写沪疆的深厚友谊。
近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4K自然人文纪录片《叶尔羌河》热播。作为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成果,该片被纳入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国家广电总局“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上海文化润疆重点项目。
奔流不息的叶尔羌河在南疆大地上绵延1281公里,缔造了沙漠边缘的绿洲奇迹。纪录片正是以叶尔羌河为串联,《水载万物》《依水而居》《百川汇流》《河海相拥》四集由水出发,知其源、探其势、观其向,进而观照、厘清了喀什地区的历史源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以全新影像技术手段,展现出一个与时俱进、开放包容、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新疆形象。
主创团队巧妙择取叶尔羌河为串联线索,深入思考、将“水”盘活,通过对叶尔羌河多元形态、多种功能的展现,强调了水作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的重要意义。片中,生态水是叶尔羌河水的一种形态。每到夏季汛期,引洪补水成为缓解胡杨林退化的最强手段;滴灌,是叶尔羌河水的另一种形态。水取自130多米的地下,再通过黑色水管精准送达每一棵苗木身边。叶尔羌河不仅孕育了蓬勃的绿洲,更以开阔的胸襟包容着不同璀璨文明。它不仅孕育滋养出叶尔羌绿洲,也灌溉出新疆最大、全国第四大灌区叶尔羌河灌区,还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容纳了多元文明的碰撞。
主创团队不仅通过航拍、水下摄影等多元方式来展现整条河流的壮美景象以及部分河段的清澈水质与代表性水生植物,使用三维特效、虚拟引擎等技术制作了叶尔羌河流域地貌图、叶尔羌河流域气候环境演变模型等,与之相应,解说词语言同样十分考究,特别是对叶尔羌河的解读情感丰沛。像解说词这样表述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的意义:“叶尔羌河的狂躁暴虐终于被拦截,留下无尽的温柔和滋养。”洪涝之时,叶尔羌河被拟人化为“狂躁暴虐”的性格特征,泄洪蓄水,叶尔羌河的“性格”特征变成了无尽温柔。这样生动的表述片中还有很多,具有人格色彩的叶尔羌河,也因此有了“生命”。
从2012年的《喀什四章》到2016年的《喀什传说》,再到今天的《叶尔羌河》,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团队始终关注、记录着喀什的鲜活变化。纪录片《叶尔羌河》在内容取材上更具时代感,着重反映了喀什这片土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知道,既往新疆题材影视作品,大都以大漠驼铃、戈壁绿洲、绝地胡杨、艰苦卓绝等为表现对象,这也使得不少观众对新疆的美产生了一种不自知的刻板印象。纪录片《叶尔羌河》却能够捕捉时代脉搏,发现新疆与时俱进的美。比如我们观众可以看到,安装了北斗自动驾驶系统的播种机在播种时,会按照设定好的路线直线播种,手不需要扶方向盘,人也可以不坐在驾驶室里,更能不受光线影响,成功实现夜播;使用大型农业无人机给棉花打药;与世隔绝数十载的奇特村因桥梁修建、公路修通而成为网红村;阿克塔什镇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的新家园,这里水电交通一应俱全,学校、医院、公园、敬老院等配套设施都在一公里生活圈;过去年轻人学骑马为了巡护胡杨林,现在则凭借旅游业发展的东风开办马场;曾经回响着悠悠驼铃的沙漠绿洲,也因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化作了公路、铁路、航空高速发展的隆隆轰鸣。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新边地影像书写也为同类题材创作带来启示,那就是我们不能单方面只讲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的冲击下,边地人民的焦虑与彷徨,也要看到他们能够主动适应环境、积极拥抱时代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善于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激活先进生产力,看到边地人民的幸福与安康。“船到中流浪更急”,当前新疆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的驱动引领。纪录片关注到了新疆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的新担当、新作为。例如片中对上海援疆助力下,喀什地区的林果产业引入标准化技术以及上海农委与上海交大科技人员将苹果种植技术带到新疆等举措皆有所展现,肯定了科技援疆作为对口援疆机制之一,帮助科技成果惠及于民的可贵价值。推动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从粗放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在破除制约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瓶颈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在新疆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丝路重镇喀什,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也是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纪录片《叶尔羌河》人文色彩浓郁,不仅呈现了多民族聚居相亲相爱的画面,更展现了多民族目不暇接的艺术之美,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比如纪录片将镜头对准塔吉克族的“肖贡巴哈尔节“ “皮里克节”等节日,播种仪式、拜火等民俗、跳鹰舞等艺术样式、牦牛叼羊等传统体育项目;柯尔克孜族的“诺鲁孜节”、婚礼等。在各地大小巴扎、旅游景区、城市街头,处处回荡着热烈欢快的音乐,各族群众跳起热情的舞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该片特别关注到了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传承的新方法、新手段,例如新疆艺术学院开设了木卡姆专业,原本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木卡姆在年轻人身上永葆了创新与活力。纪录片《叶尔羌河》片尾曲是由上海爱乐乐团演奏的新疆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又名《都达尔和玛丽亚》),这首歌是上世纪30年代由民族音乐家王洛宾改编而来,其流传程度非常广泛。这首歌配以片尾幕后花絮回顾的团队拍摄过程中的诸多不易,熟悉的旋律犹如从昆仑雪山一路奔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叶尔羌河倾泻而出,完成了一次民族团结的深情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