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崆峒:食品集中加工区孵化“甘味”品牌

【来源:中国食品报】

本报讯 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聚焦食品产业,以高质量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为目标,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历经4年,总投资1.17亿元,先后规划建设了崆峒区面制品、新阳光肉制品、伊通肉制品和豆制品四大食品集中加工区,培育食品生产企业5家,孵化食品小作坊170户,解决就业1500余人,年产值达8亿元。

食品集中加工区的建成带动了资源聚集,孵化了“甘味”品牌,全面构建起“龙头企业+小作坊”的发展格局。走进面制品集中加工区,面香味扑面而来。干净卫生、宽敞明亮的食品生产车间,一台台机器整齐摆放,工作人员着装统一、规范操作,一改昔日“脏、乱、差”的旧貌。目前,面制品集中加工区总投资2050万元,入驻食品生产企业2家,食品小作坊50家,解决就业200人,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伊通肉制品集中加工区总投资6750万元,入驻生产企业2家,小作坊66家,解决就业800人,年产值达6亿元;新阳光肉制品集中加工区总投资410万元,入驻生产企业1家,小作坊24家,解决就业300人,年产值9000万元;崆峒区豆制品集中加工区总投资2500万元,入驻小作坊30家,解决就业200人,年产值达6000万元。

传统产业经过科技赋能、转型升级孕育出新的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崆峒区民族特色产业历史悠久,产品丰富,是当地少数民族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崆峒区市场监管局超前规划设计,更新传统生产工艺,更换设备,严格按照统一选址规划、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厂房车间、统一布局流程、统一质量标准,对原有加工场所进行搬迁,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传统与现代化生产有机结合,这一做法既传承了百年特色,又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使地方特色产业焕发新活力。

伊通肉制品集中加工区日均生产熟牛肉、烧鸡、牛副产品8吨,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肉制品集中加工区。加工区负责人兰亮亮说:“原来家族式作坊生产、经营环境卫生差,结构布局不合理,品牌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通过升级改造,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从原料入库到加工到销售的每一道关口都得到有效管控,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平凉伊盛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兰斐表示:“入驻加工区以后,企业申请了食品生产许可证书,注册了商标,有了自己的品牌,从原来一天只能加工100斤牛肉、年产值200多万元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的生产企业。”

在促进企业技术改进和产品创新方面,崆峒区投资50万元,开展“甘味”农产品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组织500名食品从业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培训、外出考察学习,提升了从业人员在生产管理、品牌建设、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能力,增加企业内生动力。

在推动全链条发展方面,甘肃伊小妹食品供应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投资6200万元,建设4200平方米生产车间,铺设生(熟)面条制品及蒸(烙)熟食生产(包装)线16条,2座1200立方米保鲜库,在中心城区开设形象店10家,向200个住宅小区投放智能售卖机400台,日均加工馒头(花卷、白吉饼)15万个,各类生鲜面条6万斤。此举有效改变了粮食加工和转化利用率低、初加工有余、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备等问题,进一步补齐全区主食制品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短板,推动了全区粮食产业多元化、全链条发展。

在拓宽销售渠道方面,崆峒区积极发展电商直播,平凉西北绿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淘宝、天猫、京东、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年销售食品700多万元。在其旗下品牌“食家巷”的带动下,发展出食汇达食品配送中心、丁小龙、兰辈、寇小龙等电商平台近百家,年销售额1亿多元。

(王 新 通讯员 黄鸿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