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晓巍
编辑/杨勇
在今年港股大盘上扬的背景下,维信金科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其官网披露的中期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1738.4百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917.6百万元下降了9.3%;
公司经营利润为154.4百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389.5百万元下降了60.2%;净利润为120.3百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302.1百万元下降了60.4%。
维信金科各项主要指标全线下滑,股价不足最高发售价的十分之一。
曾经的联交所“智能金融”第一股,何以走到如此地步?
从收购“赌资”到放贷千亿,维信的基因注定很野?
2023年5月,“一家放贷公司盘下赌王资产”的消息火爆出圈。
这家公司是维信金科,一个放贷额累计超过千亿元的助贷企业。
维信金科创始人廖世宏,苏州人,大学毕业后在香港外资银行工作,于2005年赴内地创业,其瞄准的是当时空白的消费贷市场,创办了维信金科。
2022年底维信金科斥资2300万港元收购了创富金融集团有限公司29.9%的间接股权后,2023年5月维信金科发布公告称,收购BPG(Banco Português de Gestão, S.A.)最多至100%股权,收购完成后,BPG将成为公司的附属公司。
引人注目的是,这次交易的卖方背景复杂,并与已故赌王何鸿燊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关联不仅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也让维信金科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
根据公告,BPG于2000年开始运营,是一家在葡萄牙银行注册的信贷机构,为个人、企业客户及机构提供服务。卖方Fundação Oriente是一个具有法定地位的非牟利私法组织,由Sociedade de Turismo e Diversões de Macau(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设立,作为澳门行政当局在2001年12月31日之前授予在澳门的独家博彩权条件的一部分。
公开资料显示,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业务涉及博彩、酒店、海空客运等等,创始人为“赌王”何鸿燊,旗下有葡京、金碧等多家赌场。
其实,这场收购并非偶然,维信金科和何鸿燊家族产业早有关联。
维信金科公告显示,2012年3月公司新增高管叶家祺。维信金科2022年年报显示,叶家祺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及股东。另一方面,自2015年10月开始,叶家祺任港股上市公司信德集团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而信德集团的创始人正是赌王何鸿燊。
实际上,和赌王家族搭上线,只是维信金科幕后老板马廷雄庞大关系网运作的第一步。这场商业崛起大戏从此时才开始上演。
2006年3月,维信金科作为中国第一批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建立业务,总部及中国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上海。2011年至2017年期间,维信金科陆续取得四川、山东、上海、苏州、浙江五地相关机构签发的五张重要的牌照/批文。2015年,公司推出首个科技辅助信贷产品卡卡贷;
2016年,公司陆续与京东集团、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业务合作;2017年,公司完成来自TPG Growth III SF Pte. Ltd.约50百万美元的第三轮大规模融资,并于2018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003.HK,维信金科股价一度上涨至19.95港元/股的历史高点,市值突破百亿港元。至此,维信金科另一位创始人、执行董事兼主席马廷雄,香港“跛脚富豪”马廷强的亲兄弟,才逐渐浮出水面。
成功上市后,维信金科一跃成为国内领先的助贷企业,贷款实现量累计超过千亿元。如此瞩目的成绩,支撑的业务到底是什么?
灰色边缘、投诉数万,维信靠的是金融科技还是法规狭缝?
与市值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维信金科相关的投诉率也迅猛增长。黑猫投诉官网显示,关于维信金科的投诉信息高达63000余条,主要涉及高利贷、套路贷、砍头息、暴力催收等问题,而这些均是监管层三令五申禁止踩踏的“红线”。
为什么金融科技公司会触及如此多的红线?
维信金科的主要产品是智能消费信贷卡卡贷和线上消费信贷豆豆钱。在维信金科运营的豆豆钱等APP中,存在贷前收取会员费,下款即收手续费,还款时还收取担保费和所谓技术服务费等各项费用。在收入上,会员费、罚款和违约金等收入都作为正式收入被计入财报。实际上,这些收费均属灰色规则,严重加重借款人的负担。
有匿名网友揭示了这一暴利行业的灰色收费规则:“2020年7月8日在维信卡卡贷贷款20200,实际到手18680,扣取1520费用。客服告知年利率百20.76%,实际合同费率 28 %,无论哪种算法均超过国家规定年利率15.4 %。”
有网友在黑猫投诉上表示:“维信金科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实在变相发放高利贷,在高额利息的基础上巧立名目,收取高额担保费、服务费,逾期后,还不断地打电话给本人甚至亲朋好友进行暴力催收。”
费用陷阱仅是冰山一角,更为恶劣的是,借款人在偿还贷款的过程被限制还款,被迫陷入逾期困境,紧接着便会频繁接到来自维信金科、其关联机构以及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电话和短信骚扰。因此,众多受害者尽一切所能投诉维信金科及其产品,同时,也有大量借款人被该公司诉诸法律。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能检索到数万条涉及维信金科及其具有相同法定代表人的关联公司的法律判决信息。
如此规模,遍及全国,但银保监办发(2020)86号文件《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在2020年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从事小额贷款的公司原则上不能跨省运营,其注册资金为省内运营需一次性缴足注册资本10亿元,需跨省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一次性缴足注册资金50亿元。
为什么维信金科没有违规?
这得再看维信金科编织的公司网络,维信金科作为香港上市公司维信金科控股在中国的主要运营公司,其直接或简介关联了上海维信小贷、成都维仕小贷等数十家中小型公司,又与近60家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
串联分散在各省的助贷网络,再对接到维信金科品牌端口,就实现了不必一次性缴纳50亿元注册资金,实现向多个省份发放贷款。
如此看来,维信在法规狭缝中取得的辉煌,很难说能注定长久。
缩量时代、转型“洗白”,强监管下优势无存?
随着现金贷行业催收问题层出不穷,监管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及法律法规。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修改为4倍LPR,对民间借贷利率进行最高限制,压缩互联网贷款平台的灰色盈利空间,保障民间借贷人的合法权利。
2021年2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明确出资比例、集中度指标以及限额指标三项定量指标,防范互联网贷款机构进行政策套利、遏制互联网贷款规模的异常扩张。
此时,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从事助贷业务的机构之一,维信金科注册用户已达到9000多万,并与60多家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旗下公司已经涵盖维信金融科技、维仕担保、成都维仕小贷和上海维信小贷等。其中,维信金科持有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牌照,成都维仕小贷、上海维信小贷均持有小贷牌照。
利润本就来自灰色领域,因涉嫌高利贷、砍头息和暴力催收等问题而频遭用户投诉的维信金科,怎么可能承受得住监管层这套组合拳的联合限制?
2024年3月1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要求担保增信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新规增加担保增信贷款业务监管指标,原因是部分消费金融公司高度依赖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风险兜底,不利于提升自主风控能力,而且间接抬高贷款综合利费水平。
此新规自2024年4月18日起施行,面对行业法规收紧,维信金科表态,将通过重点推行纯贷款撮合模式来提供消费金融服务,持续向轻资产化模式转型。
与此同时,在贷款定价趋降和监管环境的高压下,维信金科不得不开始着手处理之前蓄积的各类投诉问题,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板块甚至开始大量出现用户好评,服务态度、处理速度、满意度的5星好评频现。
费用减免、协商改约、道歉赔偿?维信金科的投诉具体处理流程尚不明悉,但扭转风评的亡羊补牢,或许也并不算晚。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维信金科确实开始了策略调整,正在尝试的轻资产转型,效果拔群。
更需要注意的是,维信纯贷款撮合业务模式下,其业务逐渐集中于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获客和风险建议,不再承担信贷风险,向纯科技输出的轻资产运营模式靠拢。2023年上半年,维信金科在中国香港地区推出了本土化消费金融品牌“CreFIT”,结合收购Banco Português de Gestão, S.A.,得到了进军葡萄牙及欧洲市场消金业务的入场券。
2023年以来“强预期,弱现实”的经济复苏态势在客观上对诸多行业转型提出了挑战,这从客观上要求企业稳中求变,在逐步轻资产转型和拓展出海的同时,维信金科还试图蹭到AI大模型的风口,这是另一种数字化转型。
如果说稳固的轻资产转型体现的是“稳”,那么依靠AI大势推动数字化转型,就是维信金科寻求的“变”。
推出AI智能在线客服机器人,24小时响应用户需求,积极处理用户投诉,改善市场评价;研发“金乌”大模型,发展新型智能信贷,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引入用户意愿度模型,智能优化用户体验,逐步提升客户忠诚度;如此种种,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2024上半年,维信金科贷款总量的89.5%均来自复贷客户。
客群数据提高,但风险却跟着提升。
从维信金科的逾期率看,风险出现抬头之势。2024年第一季度,维信金科的首次付款逾期率从2023年同期的0.53%升至0.59%,一至三个月逾期率从2023年同期的3.20%升至4.62%,三个月以上的逾期率从2023年同期的2.49%升至3.49%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家成立已有18个年头的企业,维信金科在人脉网络、监管适应、风险控制、市场洞察等方面均存在优势,这使其具备了穿越市场周期的潜力。但是,如今金融科技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只有展现出真正的硬实力,轻资产转型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穿越调控周期的上升之路。
监管压力、市场缩量,转型陷阵、利润腰斩,多重问题伴随着信贷行业的转头向下,即使是曾经联交所“智能金融”第一股的维信金科也得审慎应对。
只是,目前重资产担保助贷转型周期漫长,信贷行业风评尚未显著改善,维信金科真的能够借AI大势摆脱漩涡吗?留给维信金科的时间,还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