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乡村风貌换新颜 乡村产业大发展

一条条平坦干净的水泥路让户户相连;一栋栋白色的小楼上绘就文明用语;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宽敞整洁,设施齐全,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沿着市区向东行驶20公里左右,就来到了“全国文明村”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桥口村,人们所熟知的“桃花源”景区便坐落在这里。

“桃花源”里结硕果

近年来,桥口村持续发展壮大桃树种植“花+果”产业。该村通过统筹“质量+技术”,建设村级桃树育苗基地10亩,培育并推广优良品种10个;以农耕文化、观光采摘体验、桃品种介绍、桃文化特色讲解为渠道,开发桃花宴、桃花饼、桃花酿、桃花蜜、花茶、桃胶等特色产品,发展农家乐,培育特色农家饭、农家餐,促进本村“农”“文”“旅”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此外,该村连续12年承办“五马桃花节”,累计接待游客240万人次,每年带动村民就业300人次,拉动消费300万元。2023年,桥口村实现集体收入7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8万元,集体收入、村民人均收入增幅均位于五马镇前列。

“我非常喜欢我家的庭院,它不但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也让我们家变得更有生活气息。”村民商秋菊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桥口村把推进村庄和庭院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该村持续推进农村“四净两规范”整治改善行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60余次,实施改厕310户,治理沟塘6处,修建巷道39条、山皮路10条,修缮基础设施及文化场所10余处;划分村民环境自治小组18个,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发放倡议书3000余份,评出“最美庭院”15个、“星级文明户”8户。一处处环境优美的庭院、一户户家风优良的家庭,促进了村庄整体面貌的改造提升,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外兼修”。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塑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桥口村高度重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以村党委书记为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吸收“五老”人员、新乡贤等志愿者15人,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五项重点工作,孵化理论宣讲、生态保护、移风易俗、敬老爱幼等15个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广播、流动宣传车、宣传栏等形式,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事迹宣讲等活动,评选“好婆婆”“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群众模范30名;发挥“一约四会”作用,依托移风易俗文化大礼堂开展文明新风宣讲50余场,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活动20余次,在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努力打通乡风文明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文明实践提档升级,移风易俗走深走实,文明新风浸润乡村,群众生活更舒心。

图片

谯城区古城镇李寨村一草莓种植大棚内,农户正在采摘草莓。

小草莓撬动大产业

11月24日,走进谯城区古城镇李寨村的草莓种植大棚,一股沁人心脾的甜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一垄垄健壮的草莓苗长势喜人,粉白的草莓花开得正盛,成熟的草莓“躲藏”在茎叶间,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夺目。

“我种植的草莓叫‘天仙醉’,是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因其汁水丰富,酸甜可口,果香味浓,深受市场喜爱。”晓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晓梅介绍道,“天仙醉”草莓每亩产量2500多公斤,纯利润1万多元,种植面积10亩,除去聘请的6名采摘、管护人员工资以及其他成本支出,一年下来净收入10多万元。

近年来,古城镇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鼓励农户大力发展特色草莓产业,着力打造“采摘经济”,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该镇还为当地闲散劳动力创造出在家门口“幸福就业”的机会,以“小草莓”撬动致富“大产业”,走出了一条“莓”好致富路。

红薯迎来大丰收

近日,在谯城区华佗镇道东村优质红薯种植基地,一台拖拉机来回穿梭,一颗颗丰硕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摆满了田间地垄。农户正在熟练地去泥、挑拣、运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们种植的大部分是‘烟薯25’,只有少部分是‘西瓜红’。从收获情况看,亩产在3000公斤左右,‘烟薯25’具有高产、稳产、耐旱、适应性广、抗病性强、食味佳等特点,是适合鲜食栽培的上等品种,一直以来,很受消费者青睐。今年这100多亩红薯,早就被外地客商订购完了。”道东村红薯种植大户蒋祥锐开心地说道。

红薯种植不仅是个技术活,还需要大量劳动力。据了解,平时在蒋祥锐农场干活的有二三十人,农忙的时候达五六十人,他们大多是年龄较大的附近村民。“我家的几亩地全部流转给了蒋老板,我也常年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还不耽误接送孙子孙女上学。”附近村民赵大娘一直在这干些零活,她感到很知足。

产业兴,百姓富。近年来,华佗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引导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型升级,采取“农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红薯从小作物做成大产业,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走在谯城乡村,无论是村前村后还是田间地头,处处呈现一派和谐的新时代乡村新风貌。如今,全区上下正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大发展,持续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刘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