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X舒晋瑜:阅读使人重新认识世界与自我

图片
张 莉
图片
舒晋瑜
张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小说风景》《持微火者》等。主编《中国女性文学作品年选》《人生有所思》《我认出了风暴》等。曾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茅盾文学奖评委。
舒晋瑜 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自1999年供职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中华读书报社。著有《女作家访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深度对话茅奖作家》《说吧,从头说起——舒晋瑜文学访谈录》等。曾获中国第六届报人散文奖、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
舒晋瑜:很高兴一起聊聊文学和阅读。首先能谈谈你早期的文学阅读吗?比如童年时代最喜欢的书有哪些?有特别喜爱的人物或主角吗?
张莉:小时候我喜欢读小说,《红楼梦》《简爱》《呼啸山庄》《飘》等,我很喜欢《简·爱》,一度非常沉迷。少年时代,我每天除了做作业,就喜欢读三毛,三毛和她的作品对我而言意味着远方,她让我意识到,原来人可以这样生活,人原来可以这样自由,那是我以前所不了解的。高三的时候我喜欢《平凡的世界》,喜欢孙少平一家人。
舒晋瑜:你有枕边书吗?如果有,是什么?
张莉:有枕边书。比如有《古诗十九首》,比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普通读者》,比如乔治·斯坦纳的《语言与沉默》。我每天晚上喜欢读几首诗,最近喜欢读露易斯·格丽克的诗。
舒晋瑜: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你的阅读各有什么特点?
张莉:小时候更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现在也不是不关注,但我可能更看重作品的文学性和作品的理解力。乔治·斯坦纳在《语言与沉默》中有一个判断,我很喜欢,他说:“文学要成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生动的对话,作家必须表现出两方面的尊重:尊重读者成熟的想象力;更复杂、更重要的是,尊重他笔下人物的完整性、生活独立性和核心。”我对这句话深为认同。
现在我更偏好精读和重读,在写作《我看见无数的她》时,我重读了许多在我生命中记忆极深刻的书,虽然是同一本书,但现在的理解和之前的理解非常不同。对我来说,阅读使我重新认识世界与重新认识自我。我喜欢精读,我在阅读好文章时会有口有余香之感,我享受阅读的愉悦。
舒晋瑜:读书时有没有对你的阅读产生较大影响的老师?现在你也当老师了,会经常和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吗?会不会给他们推荐书目?
张莉: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对我影响大的老师,我能够走上现当代文学研究道路,与各个时期老师们的鼓励有很大关系。读硕士的时候,受益于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各位老师,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古代文学、比较文学等不同专业的老师们,他们上课时提到的一些作品,我都会去找来反复阅读。那一段学习经历对我来讲刻骨铭心。
在北师大读博士阶段给我最大影响的是我的导师王富仁先生,我希望跳离用西方主义理论来思考问题的研究方法,所以写了《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17年前,王老师评价我的博士论文是“从本质主义的到发生学的”,这直到今天对我都有鼓励。跟随王老师学习,也使我爱上读鲁迅。我不同时期喜欢读不同的鲁迅。这几年,我给北师大研究生上原典导读课,主要带同学一起读他的小说。
跟同学交流阅读心得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课堂上,会分享我最近读书的感受。另一种途径是和研究生在读书会上阅读,我们喜欢在世界文学视野下看当代文学作品。会给博士生推荐书单,每年书目不一样,主要针对他们的论文写作。
舒晋瑜:你有什么样的阅读习惯?会记笔记吗?喜欢快是慢读?
张莉:我喜欢慢读,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做笔记,在书上的页边写一些关键词,在有感悟的地方划线。虽然有很多书签,但我发现折角的方式最契合我的习惯。一般我在书本最前面的空白页先写下我对这个作品的看法和理解,那是即时性的看法,也许我未来会推翻,但是我要记下最直接的感受。
阅读当代文学作品是繁重且艰巨的,但也是文学批评从业者必须要面对的。因为每年编年选,所以我会在公众号推送里即时阅读中短篇小说,用碎片时间阅读。长篇小说我看纸质版。
我越来越认定自己是纸质阅读爱好者,虽然我也在电子媒介上阅读。但是,老实说,我喜欢翻书页的声音,喜欢折页角,过一两个月或者几年之后,只要我重新翻到那本书那折角,我就知道哪一句触动了我,当时为什么会折下那个角,这特别有意思。
舒晋瑜:你最理想的阅读体验是怎样的?
张莉:其实,我有随时随地阅读的习惯,候车室、高铁、地铁里,飞机里,我很容易就能够聚精会神。
说一个最特别的体验吧,有一次在高铁候车室,我看还有半小时才检票,就翻开一本还没读完的书,当我读到某一章觉得可以休息时,居然发现列车已经开走了!不知不觉时间就那么过去了,我居然没有听到列车员的提醒。那一刻很奇妙,有点沮丧,也有点快乐。
舒晋瑜:你很关注女性主义,是否对女性的作品格外偏爱?
张莉:我会对女作家作品格外关注,这是我的研究方向。但我对作品的喜欢并不因为作家的性别,而是文学品质本身。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非常喜欢《包法利夫人》与《安娜·卡列尼娜》,喜欢契诃夫、鲁迅。
舒晋瑜:对你来说,写作最大的魅力是什么?在创作过程中最享受的是什么,最困难的呢?
张莉:写作最大的魅力就是重新回到时间的怀抱,好的写作者是一个“刻舟求剑”人,他/她能在文字里重建已然逝去的世界和时间,为那些已经流逝的人和事重塑肉身。
少年时代,我读过一篇关于两个女孩一起成长的小说,但我并不满意结局,所以在一个晚上,我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重写了她们的人生,两个女孩各自登上火车,一个往南走,一个往北走,远方等待她们的是阳光和鲜花。我设计的道路显然比那位作者的更光明、也更自由,我现在都记得当时那种愉悦感。
我现在意识到,写作最困难的事情是“辞达”。准确地表达对一部作品的理解,既不高估,也不贬低,这特别折磨人。有时就是很短的一篇小文章,因为找不到对作家或者作品确切的定位,就会被卡住,甚至耽误交稿。对一个研究者而言,如何精微、准确地传达对作品的感受永远是难题、是挑战。如果我找到了那个词,我就会非常快乐,如果找不到,就会很受挫。
写评论时我是紧张的。作者花费那么大心力写作,如果不能准确地传达这个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我会很抱歉;但同时,如果我夸大或者贬低一部作品,会觉得辜负了读者的信任。所以,只要写评论,我便处在纠结和煎熬的状态中。好在,我现在享受写散文,写散文的快乐高于写评论的快乐,写散文时我更放松。
舒晋瑜:你常常重温读过的书吗?反复重读的书有哪些?
张莉:人到中年以后我爱上反复阅读。重读的书很杂,《古诗十九首》《红楼梦》《鲁迅全集》,还有伍尔夫《一个人的房间》波伏娃《第二性》、苏珊·桑塔格《重点所在》、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福柯《规训与惩罚》、萨义德《东方学》、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等等。有一些书以前觉得自己读懂了,多年后重读,发现以往的理解是不透彻的。现在我常常感叹,“学无止境”,“读无止境”。
舒晋瑜:如果有机会见到一位作家,你想见到谁?希望从这位作家那里知道什么?
张莉:曹雪芹。我想问他《红楼梦》后四十回哪儿去了。我也想知道真实的曹雪芹与我们“红学家”研究的曹雪芹之间差别有多大。
舒晋瑜:假如可带三本书到无人岛,你会选哪三本?
张莉:《红楼梦》《契诃夫全集》以及“那不勒斯四部曲”,这些文本够丰富,会支撑我战胜渡过荒芜岁月。
(本文有删改)
温馨提示
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所以部分关注本号的朋友无法在第一时间收到“文艺报1949”公众号推送的消息。
欢迎各位朋友按下面的方法简单设置,让本号继续为您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推送:
▶关注并进入公众号
▶点击手机右上角“. . .”
▶点击“设为星标”
▶这样您就可以及时收到本公众号的推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联系邮箱
新闻部:wybxinwen@sina.com
艺术部:wybart2024@163.com
副刊部:wybfkb@126.com
“文学评论”版:wybwxb@vip.126.com
“理论与争鸣” 版:wyblilun@163.com
“世界文坛”版:imsoha@163.com
“少数民族文艺”专刊:wybssmz@126.com
“网络文艺”专刊:wybwlwy@163.com
“科幻”专刊:912230576@qq.com
《作家通讯》:zjtxwyb@126.com
会员地址信息变更 : 1876960953@qq.com
内容来源:《中华读书报》2024年11月6日3版
微信编辑:王泓烨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