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运河就是六朝破岗渎,世界上第一条阶梯式运河,中国人运用这种工程技术比“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巴拿马运河(1914年8月15日通航)早了1600年。
东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吴大帝孙权为了把吴国经济重心三吴地区的漕粮运送到建业(东晋改称建康),命典农校尉陈勋,率3万屯田兵,在句容中道茅山最高处开凿了破岗渎。
文献记载,破岗渎河道的走向是,西端自小其村(今西、中小溪村)——何庄——毕墟——南塘村——城壒(ài)村——吕坊寺村——南塘庄村——丹徒宝堰。其中,城壒村段是河道最高点。
破岗渎东端自丹徒宝堰往丹阳方向,通过通济河在丹阳延陵旧县村、丹徒荣炳、金坛巨村交界处,往东汇入香草河(古称云阳西渎,南京大学张学锋教授在《六朝建康都市圈的东方——以破冈渎的探讨为中心》中认为:东云阳渎是今天丹阳的简渎河,西云阳渎是香草河),通往丹阳东门外宝塔湾,汇入京杭大运河(旧称江南运河)。
破岗渎开通后,从太湖流域的无锡、苏州、湖州、绍兴(六朝时称三吴地区)等地运送漕运物资到秦淮河流域的南京,就不用再从镇江京口入长江,走浪高风急的长江了。六朝时京口是长江的入海口,江面宽40余里,时常有翻船的危险。
走破岗渎水道就安全多了。三吴地区的漕运,通过江南运河达到镇江丹阳城东门外宝塔湾,入云阳西渎,在镇江丹徒和丹阳交界处,入破岗渎延伸线,在丹徒宝堰过长冈埭进入破岗渎,一路西行,过江宁方山埭,进入秦淮河,就可以到达建业城。
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定都南京320年间,破岗渎一直是建康城的漕运大动脉。齐梁朝时,由于开国皇帝都出自丹阳,所以皇族公卿到丹阳祭陵也都会走破岗渎。
《梁书》记载,大同十年(544)三月,81岁高龄的梁武帝通过破岗渎回乡祭祀父亲的全过程:
“大同十年三月甲申(第1天)梁武帝一行从建康出发,经秦淮水,过方山埭,入破岗渎,(经过七里水路,出丹徒宝堰后入通济河),至云阳西城(今丹阳市延陵西),入简渎,至曲阿,入江南运河,至陵口,入萧梁河,至太祖建陵,这一行程费时7天。辛丑(第8天),至建陵北约360米的修陵。壬寅(第9天)下诏颁赐有差,作《还旧乡》诗。癸卯(第10天)颁赐陵园职司。此后在故里小住,至已酉(第16天)至京口城北固楼(今镇江市北固山上)。庚戌(第17天),于回宾亭宴请帝乡故老及所经诸县迎奉者。四月乙卯(第22天)回至建康。”
隋文帝杨坚消灭南陈政权(公元588年—589年)后,对建康城进行了毁灭性的“平荡耕垦”政策,绮丽巍峨的建康城化为废墟,破岗渎也失去了漕运的价值,退出历史舞台。隋唐大运河承担起隋唐帝国南北漕运的重任。
破岗渎消失在历史中。破岗渎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文献记载上,是在唐大历年间(公元766年—779年),颜真卿在《送刘太冲序》的诗中写道:“江月弦魄,秦淮顶潮 。君行句溪,正及春水”,也就是说,到唐朝末年,在春汛期间,破岗渎仍具备季节性通航能力。
在此后千年的时间长河中,建康城头大王旗频频变换,破岗渎在山中安静的流淌,像极了一位修道的隐士,不闻世事,只安守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破岗渎是重要的六朝遗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值得后人好好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