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土豪国”的标签,聊一聊更真实的卡塔尔。
具体看卡塔尔营商环境的优势,司君桀拆分为四个要素——宏观经济、能源产业、人才储备与税收体系。
过去15年,该国 GDP 增速保持在6%,展现出稳定而强劲的经济增长。国土面积略小于天津,仅有310万人口的卡塔尔,创造了超九万美元的人均 GDP,位列全球第四。此外,卡塔尔也是海湾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在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获得最高评级的国家,彰显其财政状况的优良。
卡塔尔作为全球领先的 LNG 出口国,在能源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卡塔尔能源自给率极高,国内电力供应完全依靠自产,实现了零进口,这在地区内实属罕见。极低的工业用电价格为能源密集型企业提供了显著的成本优势。司君桀介绍,卡塔尔丰富且廉价的能源供应,不仅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更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完善的教育体系为卡塔尔构建了一个多元化且高素质的人才库。卡塔尔拥有7所世界顶尖学府,如乔治城大学、西北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在此设立分校。当地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对本地居民学业的各个阶段都提供了慷慨的资助,这进一步提升了整个国家的人才素质。司君桀强调,无论是科研创新还是管理运营,企业在卡塔尔都能够更容易地获取高素质人才。
卡塔尔的税收政策堪称地区典范。该国不收取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在0-10%。此外,卡塔尔大多数进口商品(除烟酒和敏感产品外)的关税为5%,也允许100%的外资控股。司君桀表示,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企业在本地投资无需缴纳任何税款。这种宽松的税收和外资政策,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让企业在资金运作和企业管理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再从体育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来看,司君桀提到,卡塔尔任何体育赛事的举办,目的都是激活本地商业社群。例如在 F1 赛事期间,卡塔尔会与一些中国企业就赛事展开合作,并且还会邀请洽谈中的企业观赛体验,以体育为社交媒介促进跨文化交流。
过去几年间,频繁的经贸交流让中国与卡塔尔在文化理解上取得了显著进步,而更深层次的商业信任问题成为了新挑战。
在商业交往中,卡塔尔人注重信任的建立,比如他们会担忧企业是否仅为获取资金而来,而非真心投资合作。实际上,卡塔尔本地居民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他们的商业决策融合了自身专业素养与国家利益考量。因此,中国企业要摒弃对中东 “钱多速来” 的片面印象,尊重当地民族宗教习惯,在此之上建立商业信任。
司君桀建议,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当地社区活动、与当地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方式,融入当地商业环境。以华为为例,即便是在多哈组建了300余人的团队,并深入洞悉本地商业环境,华为还是会面临一些较难应对的隐形竞争。在某些招标项目里,虽然华为具备价格与技术优势,但由于欧美对手在卡塔尔市场有着更长期的品牌认知积累,中资身份往往就成为了竞争的阻碍。在这种客观情形下,Invest Qatar 愿意为中资企业提供支持,分享资源机会,帮助中资企业在公平规则下达成利益最大化。
加入 Let’s 出海中东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