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入海水道位于江苏省北部,西起淮河下游洪泽湖东二河闸,最终在盐城市滨海县扁担港入黄海。2022年7月,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建成后淮河入海水道泄洪流量将从2270立方米每秒,大幅提高至7000立方米每秒。
眼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迎来了重要节点,淮河入海水道截流即将完成,为主体工程的建设做好准备。施工现场,截流堤坝正在加速合龙。
总台记者 毛俊:我现在位于江苏淮安的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上。这里有两条河流十字相交,但水系并不连通,一条在上一条在下。上方的是京杭大运河,它是南北走向。下方的是用于泄洪的淮河入海水道,它是东西走向。因为目前不在汛期,所以水量也比较少。
在淮安枢纽下方,水面上略微露出地下涵洞,淮河入海水道就是通过这些涵洞下穿京杭大运河。这几天,工程团队就在这里将淮河入海水道截流。
在施工现场,有3条南北走向的截流堤坝同时进行合龙作业。现场多辆车辆在截流堤坝上轮番作业,据悉,按照目前的进度,预计还有3个小时左右,3条堤坝就可以实现全部截流。
这一段工程比较复杂,除了要考虑水利建设方面,还需要考虑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航运等方面。预计在2025年1月,京杭大运河这一段长约800米的临时河道将启用。
淮河入海水道是现代人工河道,一期工程全长163.5公里,河道宽750米,深约4.5米,自西向东贯穿江苏省淮安市和盐城市,2006年10月,工程全面竣工并通过验收。淮河入海水道是确保淮河防洪安全和改善区域引排水条件的重大战略性防洪工程,使洪泽湖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为进一步提升其泄洪功能,2022年7月30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在一期工程基础上,按设计行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的标准,扩挖全线深槽,加高加固两岸堤防,扩建工程沿线5座枢纽建筑物,计划施工周期84个月。
淮河入海水道在淮安市境内与京杭大运河通过淮安枢纽立体交叉,枢纽上部为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航槽,供船只通行,下部为一期工程已建成的15孔老地涵,供淮河入海水道自西向东泄洪。
此次二期工程因为要加宽入海水道,因此淮安枢纽老地涵北侧也需要扩建30孔新地涵。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段的顺利截流,将为扩建30孔新地涵打下重要基础,标志着工程建设逐步进入主体施工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