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现上升趋势;流感和腺病毒阳性率连续两周小幅增加;鼻病毒感染在流行期波动

全文1458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总体仍处于相对低流行水平,但呈现上升趋势。

02其中,鼻病毒感染在流行期波动,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检测阳性率连续两周小幅增加。

03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04随着冬季到来,天气逐渐转冷,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

05专家建议公众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积极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最新疫苗。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

(2024年第47周)

  • 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仍处于相对低流行水平,但呈现上升趋势

  • 其中鼻病毒感染在流行期波动

  • 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检测阳性率连续两周小幅增加

  • 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 北方部分省份的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连续两周下降


2024年第47周(11月18日—11月24日),对全国哨点医院(不含港澳台)采集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呼吸道样本,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普通冠状病毒、博卡病毒、鼻病毒和肠道病毒等10种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在内的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一、检测结果


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鼻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鼻病毒、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具体结果见表1、图1和图2。检测结果存在南北方地域差异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差异,具体见表2和表3。


二、分析及健康提示


结果分析显示,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仍处于相对低流行水平,但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鼻病毒感染在流行期波动;北方部分省份的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连续两周下降,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受影响的人群是5~14岁学龄儿童;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检测阳性率连续两周小幅增加;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随着冬季到来,天气逐渐转冷,大部分呼吸道病原体在外界存活时间延长,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建议公众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有发热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建议居家休息,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视情况及时就诊;如需就医,需全程戴口罩;如需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应当佩戴口罩。免疫力相对较弱人群(如孕妇、低年龄儿童、老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应根据疫苗接种的适用条件,积极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最新疫苗,如流感疫苗、新冠病毒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尤其是随着近期流感活动水平上升,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表1 第47周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

图片


表2 第47周呼吸道样本主要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区域差异

图片


表3 第47周呼吸道样本主要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年龄组差异

图片


图片

图1 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每周变化趋势


图片

图2 哨点医院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每周变化趋势


中国流感流行情况概要

(截至2024年11月24日)

  • 监测数据显示,本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以A(H1N1)pdm09亚型为主。全国共报告20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 2024年4月1日-2024年11月24日(以实验日期统计),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1446株(97.2%)为A/Victoria/4897/2022的类似株;A(H3N2)亚型流感病毒375株(55.3%)为A/Thailand/8/2022(鸡胚株)的类似株;442株(65.2%)为A/Thailand/8/2022(细胞株)的类似株;B(Victoria)系997株(99.1%)为B/Austria/1359417/2021的类似株。
  • 2024年4月1日以来,耐药性监测显示,除31株A(H1N1)pdm09亚型流感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性高度降低外,其余A(H1N1)pdm09亚型流感毒株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所有A(H3N2)亚型和B型流感毒株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所有A(H1N1)pdm09、A(H3N2)亚型和B型流感毒株均对聚合酶抑制剂敏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内容摘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官方网站



本文完

责编: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