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融合怎么做?如何为特需孩子打造更适合的成长环境?普通学校能怎么做?11月28日,一场名为“秀霓虹,促共融”的活动在广州市回民小学展开。作为教育资源和底蕴都十分雄厚的越秀区,在发展的同时如何“不落下每个孩子”始终是其探索的方向。
活动伊始,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特教教研员梁颖茵介绍了越秀区如何通过“积极行为支持”系列课程搭建校—区积极行为支持三级干预模式,以及在区域特殊教育教师支持型研训体系构建方面的具体措施与成效。
越秀区启智学校此前就联手回民小学开展过学龄前特殊幼儿融合体验活动。现场,启智学校党总支书记聂永平用理论结合实际,从理念、课程体系搭建、普特学校合作等方面介绍了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越秀区已经有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回民小学等随班就读示范校(园),聂永平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学校加入这支队伍。
越秀区东山教工幼儿园书记、园长何绮荘以视频的形式来分享园本课程实施,介绍了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引导特需孩子进行成长、社交的活动,并分享了数个生动的案例,看到视频中生动活泼的孩子们,在场的老师们不禁鼓掌。
作为一所拥有近百年的历史的学校,回民小学目前拥有包括汉族在内的20个民族的孩子在读,以多元为底色的“融和教育”早早根植于回小的办学理念中。现场,回民小学校长卜晓薇介绍了学校在践行“融和教育”理念上的实践。
卜晓薇提到,回小在学生入学时就通过观察、曼陀罗绘画、家访等形式开展摸查,此外,学校打造了普特融合劳动校本课程,让普通孩子和特需孩子在相同的环境中共同成长;同时,构建起“教联体”,保持“同上一节课”“同在一个小组”“同在一个活动”的“三个一”,联动家庭、社会,开展了一系列交往课程,让孩子实现身心的同步发展。
现场还分不同校区开展了课例展示,来自回民小学与启智学校的老师们分别带来了美术、数学等学科融合课程以及康复课。在普特融合的教育实践中,“一生一案”很关键,记者在现场看到,启智学校的老师走入本次开展展示课的班级,在引导、安抚等方面为两名孩子提供帮助,承担起“助教”的角色。
结束了一堂美术融合课,启智学校美术教师李广杰向记者表示,回民小学的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颇为留心,本次课堂的促成正是建立在回小教师观察以及积极与启智学校沟通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开展了针对性的评估,并给予解决方案,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一堂课。”而在随后的数学融合课上,记者看到来自启智学校的老师陪在特需孩子身边,辅导其完成了有针对性的课堂作业,下课时这名学生的脸上充满笑容。
本次活动吸引了广州市近两百位活跃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前来观摩学习。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回民小学数学教师梁小英很认真地在做笔记,在她看来,老师们的示范课节奏相对缓慢,能够更好地照顾所有孩子的进度,也充满了爱心和耐心,作为新教师,她会努力成为一块海绵,吸收更多的经验。
天河区御景小学特教班班主任唐晟强特意前往南校区观摩了康复课,他感叹于在越秀区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学校还有意愿和能力为孩子们打造充足的活动场地,“因为对于特需孩子来说,有活动的空间真的很重要。”他表示本次活动收获很多,这些经验对于自己所在的年轻学校将会很有帮助。
文|记者 王沫依
图|校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