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虽不算富裕,却能自力更生,未依靠国家帮扶,也不仰仗他人,算不上社会“累赘”。平日里写点文字,分享自己爱好,能得朋友关注,甚是满足。我性喜安静,不爱喧闹嘈杂,写文章可寻内心宁静,兼之对美食满怀热忱。泸州有美酒,佳肴自然也不缺,只是我偏爱“孤独美食家”的格调,不欣赏那种暴饮暴食、不懂品味美食精髓的吃法。今日且不谈泸州河鲜,专讲讲那四道未曾亲尝,却极具泸州特色的老菜。(特别提示,文章写作时间是几年前,如今这四道菜除了附骨鸡没有品尝过,其他三样我都吃过了,也单独分享过了。)
一、附骨鸡:寓意富贵的本土原创
附骨鸡,传闻是泸州原创菜品,却也遭过本地人“诋毁”。泸州有部分“看衰”家乡的人,总觉得泸州这不好那不行,却又扎根于此,实在令人费解。抛开这些不谈,附骨鸡可算泸州饮食文化里的一颗明珠。据说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便已在泸州八万春饭店风靡,属香辣口味,尽显泸菜选料精、技法妙、调味鲜、命名雅的特色,诠释着“无骨者肉嫩,附骨者肉香”的饮食理念。
相传它由清末八万春名厨杨明清首创,专为满足父亲对美食的极致追求。杨明清人称“杨幺爷”,在川南厨界赫赫有名,门徒众多。这附骨鸡选取仔公鸡的鸡翅、鸡胸尖、鸡尾椎骨(带皮肉),佐以川南家酿醪糟汁精心烹制。“附骨”音同泸州话“富贵”,饱含着吉祥祈愿。可惜当下不知还有无人传承此技艺,若有,我定要拍视频分享给大家。
二、甜黄菜:似简实难的“三不沾”
甜黄菜,别名“三不沾”,即不沾盘、不粘筷、不粘牙。做法看似简易,仅用鸡蛋黄和白糖炒制,实则极考手艺火候。成品味甜、入口即化,营养丰富,老少咸宜。听父母讲,过去在泸州餐厅、公园餐厅,由饮食服务公司的厨师操刀制作,滋味相当美妙。不过,它并非泸州原创,应是川菜与外地菜系融合改良之作,北方似也有同款菜品。
三、泸州烘蛋:咸鲜背后的匠心
泸州烘蛋隶属川菜系,是泸州传统名菜,口味咸鲜,以鸡蛋为主料,富含蛋白质、脂肪等人体必需营养,对调理青少年营养不良颇有裨益。我认识的一位老大哥精通此道,据他讲,这菜看似简单实则棘手,失败率颇高,需反复尝试摸索。关键在于摊鸡蛋液凝固、蛋皮收口压制与油温把控三点,又因只用蛋黄,胆固醇偏高,不宜多吃,或许正因如此,如今下厨制作之人渐少。
四、芙蓉鸡片:多地传承的经典
芙蓉鸡片并非泸州独有原创,在鲁菜、淮扬菜、京菜、沪菜、川菜菜谱里均有记载,烹饪方式多样,或炒、或烩、或摊、或冲、或贴,成品咸鲜清爽、色白形雅。追根溯源,大概率先在北方诞生,后传至江南,再流入川渝地区。民国元年(1911 年)的菜谱上,已见其身影,想来是江南芙蓉鸡片的“鼻祖”,泸州的这道菜,或许是抗战时期外地人避难内迁时带来,再融合本地风味而成。
关于这四道菜的具体烹饪之法,因我并非专业厨师,便不在此详述,日后若有机会,定邀专业大厨,以视频形式分享制作秘籍。泸州老菜可不止这四道,羊尾、豆瓣沱鱼、魔芋烧鸭子等,皆是川菜体系下独具风味的佳肴,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把菜品基本功做扎实,才是泸州菜传承发展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