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来
《山西晚报》创刊25周年致读者
李广义
天寒北风劲,细嗅一枝春。
2024年12月1日,也就是后天,对于山西晚报人来说,是一个必须要纪念的日子。
25年前的这一天,一份现在看起来并不那么高大上的报纸在太原双塔寺街124号诞生。从那一刻起,一群人的命运就和一张新闻纸的未来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和名字叫山西的这片古老土地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和三千万父老跃动的心紧紧地贴合在了一起,和表里山河所发生的一切,悲欢与离合,拼搏与奋起,紧紧地链接在了一起,并由此开启了一段热血沸腾的传奇。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岁月常易,虽有青丝白发之变,发韧于这张新闻纸的理想、情怀、冲动始终蓬勃有加,笔下华章日新。我们,山西晚报人,凝眸海阔天空,使命不敢有忘,道义不敢有忘,责任亦不敢有忘。从纸上功夫到移动互联,生态变了,从纸端到云端,业态变了,但作为新闻人的魂却一如磐石之坚。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25年来,从庙堂到民间,从都市到乡村,我们致力于紧扣时代脉搏,记录并传达属于中国,属于山西的宏大叙事。无论重大政策的解读、发布,还是街坊邻里的一颦一笑,无论是唱响英雄赞歌,还是撷取凡人心事,我们都一丝不苟,从容为之。
我们坚持民本立场,让宏大变得通俗,让高深变得简洁,新时代的号角每一次响起,都有我们在,把那些大事件轻声细语地讲给街坊和乡邻。在对大事大非解剖中,山西晚报不断成长。
我们坚持把目光投向三晋大地积淀深厚的文化沃土,不遗余力诠释“何以山西”,一件件文物的不朽故事,纵横欧亚的商路传奇,民间艺人传承千年的技艺,散见于山西各地的文化名片……拂去岁月的尘埃,这些独一无二的魅力,在山西晚报举手投足间发光发亮。
我们坚持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为邻里对接欢笑,我们为双胞胎举办节日,我们为凡人善举立传,我们勾勒个体的力量,有关生命的鲜活故事,成了山西晚报最动人的色调。
我们坚持关注民生,早市问菜价,社区访食堂,看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探访大排档烟火气息是否纯净,协助老民居疏通下水道,深入后厨车间曝光不法行径,这一桩桩一件件背后,是山西晚报的不懈守护,是主流媒体的拳拳之心。
我们致力于用爱心链接爱心,在公益的跑道上,山西晚报同样出色,我们为贫困大学生收集爱心,我们关注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我们助力残障人士,我们捕捉平凡付出背后的质朴善意,我们坚信,在社会的缝隙处平视共情,更能催化爱与爱的交融。
我们坚持为美丽山西注入媒体的力量,记者直击污染源头,山西晚报团队两走黄河……
我们坚持为乡村振兴书写美好的未来,山西晚报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和古老村落……
25年坚持背后,是山西晚报与这片土地的情感连接,是我们对这片土地上风云变幻之底层逻辑的深刻理解,是我们与时代共振的梦想结晶。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迁决定了媒体责任使命的变迁,时时刻刻在考验着山西晚报的定力,毅力,创造力。
无论过往有多辉煌,都不过是未来的序章。我们更在意现在,更在意新的起点;更在意浪潮中持续领航,更在意如何去建设我们的山西,更在意如何发挥媒体的力量为三晋父老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我们将全力打造“新闻+”模式。做好新闻,是我们25年来始终的坚持,做好新闻后面的“+”,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职责使命。
新闻+政务,我们将深度嵌入政府工作流程,凭借多年扎根山西、洞悉本土事务的优势,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调研反馈,用翔实的一手资料、专业的舆情分析助力科学决策。无论是公共项目的民意收集,还是新兴产业政策出台前的市场摸底,山西晚报都能成为政府部门可靠的“外脑”,推动政务工作高效、贴地运行。
新闻+商务,我们将依托广泛的社会资源与庞大受众群体,搭建企业与市场的对接桥梁,助力激发山西经济内生动力,为民营企业奔走,助新兴创业项目寻得投资伙伴、对接行业资源,做营商环境优化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
新闻+服务,我们将围绕教育、医疗、就业、交通等民生大事,为读者和用户提供更多的实用信息,提供更多的跑腿服务,我们将借助传播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深入社区,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的提升增加动力。
新闻+文化,我们将继续在山西这片深情的土地上努力开掘,讲好山西国宝故事,描绘表里山河壮美气概,抒写文化沃土的独特气韵。
新闻+智库,我们将加强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把新闻传播和智库研究相结合,把“研究院”搬进编辑部,为更多领域提供更具深度和价值的信息与决策参考,为更多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融媒体建设,是我们驶向未来的“高速引擎”。日渐成熟的山西晚报客户端平台,已颇具影响的新媒体矩阵,仅仅是开端,我们将持续深耕融合之道,打破各平台间的“数据孤岛”,真正实现全媒体传播,真正实现新闻资讯以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形式丝滑组合。我们将强化线上线下互动联动,让受众转变为参与者,让山西晚报的融媒体平台成为凝聚三晋儿女共识、汇聚发展合力、建设美好生活的“强磁场”。
科技浪潮奔涌,AI技术将成为我们创新发展的“利器”。运用AI赋能采编流程,提升报道时度效;运用AI智能推荐系统依据每位读者阅读习惯、兴趣偏好,量身定制专属资讯“套餐”,并探索用AI技术推进新闻的可视化,以全新形式讲述山西故事,拓宽传播边界,让山西晚报时刻站在传媒科技前沿,焕发无限活力。
从一纸风行到全媒体传播,从步履蹒跚到大步流星,山西晚报始终秉承着传播主流价值的价值观。智媒体时代,依然如此,我们要打造的,不单是最友好的信息聚合平台、最权威的资讯分析平台,最贴心的产品宣发平台,更是最有温度的主流价值观传播平台。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25年,曾经的挑灯夜战,争分夺秒皆成过往,曾经的荣光已经归档,但感恩之情却始终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这是一股无法言表的、推动我们前行的力量。正是来自各界的认可、支持以及肩并肩的战斗友谊在激励着我们不负期许,在山西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迎着光前行。
立足新起点,山西晚报初心不改。从今天起,我们将继续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继续关心粮食和蔬菜,执着于记录时代风云,以敏锐笔触捕捉山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每一次跨越;执着于推动社会进步,聚焦社会民生、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时代课题,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执着于守望公平正义,为弱势群体发声,净化社会风气;执着于传播优秀文化,让三晋文脉闪耀华夏,走向世界。
下一个25年,充满希望。
倾力讲好山西故事
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冠以“山西”之名,山西晚报承载了更多的希冀,肩负了更多的责任。25年来,山西晚报扎根热土,深耕细作,传递着山西的声音和形象;肩负重任,勇于担当,为山西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未来,山西晚报将继续坚守初心和使命,以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作风,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2024年8月27日
2024年8月20日,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该游戏选取了全国36处名胜古迹进行实景扫描作为游戏背景,其中,山西取景地多达27处,山西文旅再次爆火。
2014年7月2日
2014年7月1日,太原南站展现美丽姿容,同时,大西高铁也正式开通运营。太原南站是太原市的标志建筑车站,也是山西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2024年10月21日
2024年10月18日,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打通了山西省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大动脉。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历时7年建设,投资近千亿元,总里程达1.3万公里,是中国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旅游公路网。
2019年8月9日
2019年8月8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太原隆重开幕。这是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山西省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综合性体育运动会。
2024年3月14日
2024年3月10日,由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晚报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圆满落幕,经过专家和媒体投票,6大考古项目入选“2023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2018年10月12日
2018年10月11日,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隆重启幕。该电影展由导演贾樟柯于2017年发起创办,以展映非西方(中国、亚洲、东欧、拉丁美洲、非洲)影片为主。
笔墨凝聚中国力量
25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经济腾飞到社会进步,从科技创新到文化传承,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山西晚报始终坚守在新闻一线,见证并记录了中国发展的辉煌历程。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新闻为笔,以责任为墨,书写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辉煌历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
2003年5月1日
2003年4月29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医院隔离区,走近白衣战士,讲述非典前线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8年9月28日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我国航天员翟志刚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在太空中留下了中国人足迹。
2015年8月1日
2015年7月31日,北京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2021年12月10日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
2024年4月19日
2024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成功从美国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2024年5月9日
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完成首次航行试验任务。
放眼记录全球风云
25年,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总有一些瞬间让人铭记,总有一些事件让人无法忘怀。山西晚报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大事件,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文化交流的盛况空前,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我们将继续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
2011年3月23日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9.0级特大地震,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袭击了福岛第一核电站。
2011年10月23日
2011年10月5日,13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流域遭不名武装分子袭击,全部遇难。本报《大视野》用5个版面对此事件进行回顾。
2010年9月12日
本报特约记者邱永峥亲历美军入侵阿富汗。这是2003年伊战以来美军首次允许中国记者随军进行战争报道。
2006年4月9日
2006年4月9日,意大利迎来第15届议会大选,决定未来5年该国由谁掌权。
2024年7月15日
美国前总统、共和党人特朗普7月13日傍晚在竞选集会遭“未遂刺杀”。
2003年3月21日
2003年3月20日,美国纠集盟友悍然入侵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