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的开幕式上,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王宁与中外嘉宾们分享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那什么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呢?
是人文历史、源远流长;
是青山绿水、生态人居;
是风景如画、佳肴似蜜;
甚或是开放包容的生活态度……
其实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感受。
本组报道我们将走进家门口的菜市场,因为最浓的人间烟火气,就藏在朴实普通的菜市场里。
秋风起,蟹正肥,又是一年吃蟹好时节。从中秋节前开始,在吴井路130号海鲜农贸市场经营大闸蟹的张永秀就迎来了一年最繁忙的季节。从凌晨3点起床验货、发货、接待一波波顾客,一忙就到晚上8点以后, “我希望一直生活在云南,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养老。”张永秀对记者说。
金秋好滋味走进云南千家万户
2012年,张永秀和老公来到云南,带来老家江苏的名片——大闸蟹,扎根在原和平村海鲜市场,开始在云南的生活,这一待就是12年。“2012年昆明海鲜批发零售都集中在原和平村海鲜市场,也就是现在升级改造后的吴井路130号海鲜农贸市场。”张永秀说,整个昆明市场的大闸蟹从供货到定价都是市场里的几大商户随行就市确定,而他们一家则主做批发,兼做零售,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人渐渐认识了大闸蟹,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大闸蟹在金秋时节走上了云南人的餐桌。
“我们2012年初来云南时,市场对于大闸蟹的接受度并不高。” 张永秀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当时他们拿着大闸蟹到旁边馆子请人加工,没想到师傅把脚刴了,加上油盐,煮成一锅汤端出来……
12年间,大闸蟹已经走进了云南千家万户,每到食蟹季,不仅各大海鲜市场内大闸蟹供销两旺,大闸蟹礼券、礼卡等都是持续热销,大闸蟹已成为云南人丰盛餐桌上的主角之一。
住在云南 爱上生活
采访的过程中,张永秀不停地回复微信上的订货信息,有来自全省的批发需求,也有老客户十只、二十只的购买需求,张永秀有条不紊,一一回复,而现场也不断有市民前来选购大闸蟹。
“每一只大闸蟹都要过我的手。” 张永秀对记者说,他们希望把家乡高品质的大闸蟹带给云南消费者。“现在我们家有100多亩蟹田,亩产150多公斤。”张永秀说,除了自产自销的大闸蟹,他们一直都是和江苏的大品牌养殖企业合作,保证产品从源头的高品质,她对于大闸蟹品质的把控一直非常严格,每只大闸蟹张永秀都要上手看过,每年从中秋前到年底,她都是凌晨3点起床验货、收货、分货,再将货品发往云南不同地方。
而随着大闸蟹的普及,市民也更注重大闸蟹的品质,除了批发外,在零售上,张永秀的经营模式不断地更新,“以前是称斤买,现在是论个买。” 张永秀说。记者看到,店里的大闸蟹养殖缸也分门别类排列着,从8.8元到100多元一只的大闸蟹被分装在每个区域等待市民的挑选。而随着消费方式的改变,张永秀在做好批发的同时,也将精力放到零售上,不仅通过微信等方式在线上进行销售,而且还提供了代加工等贴心的服务。
“我很满意在云南的生活,我们会一直生活在这里。” 张永秀说,吴井路130号海鲜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之后,告别了以往污水横流、脏乱差的状况,干净整洁的市场已焕然一新,除了保持传统的海鲜销售外,每周固定时间的街子天活动更方便了周边市民日常生活菜品的采买,看着市场内来来往往的市民,张永秀相信未来生意会越来越好。
在张永秀心中,作为云南省会的昆明,气候很好,生活非常地舒适,他们已经在这里买了房,孩子就在不远处的小学就读,“我们都会在这里工作、养老。” 这或许就是张永秀所追求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