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钟便民圈里的小确幸:匠心与温情的双重奏

图片

在繁华的光华街,每日晨曦初露,便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准时出现在街头——那是徐师傅,一位年近六旬的民间理发师。他手中的剪刀,如同灵动的燕子,在发丝间穿梭,留下的是整洁与精神,传递的是温暖与关怀。“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岁月虽在他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但他的手艺却愈发精湛,六元一次的价格,九年如一日地坚守,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一份依靠。

徐师傅不仅手艺高超,更怀揣着一颗仁爱之心。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残疾老人、曾为国家浴血奋战的老红军,他总是分文不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他的理发摊,宛如社区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居民们的生活,也温暖了他们的心灵。

图片

与此同时,在光华街的另一角,潘师傅也在用他的匠心书写着属于他的故事。他是修自行车的老手艺人,二十多年的坚守,客单价不过十元,却承载着无数人的出行便利与生活温情。“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在潘师傅看来,这匆匆岁月里,最珍贵的便是那些与他日复一日相伴的老主顾们。他的坚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深刻洞察。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坏了就丢”的风气盛行,但潘师傅的存在却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物尽其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为那些老年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带去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

图片

两位匠人,虽身处不同岗位,却共同诠释着十五分钟便民圈的核心精神——便捷、高效、温情。在这个便民圈里,居民们不仅能轻松享受到商超综合体带来的购物便利,更能体验到那些看似平凡却不可或缺的服务。无论是徐师傅精湛的理发技艺,还是潘师傅耐心的自行车修理,这些手艺不仅满足了低收入和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更在细微处体现了社区对每一位居民的关怀与支持。正是这些匠人们的坚守与付出,确保了便民圈的全面性和包容性,让每一位居民,尤其是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在这个圈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与便利。

图片

为了给这些匠人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光华街社区积极与各部门沟通协调,为他们提供了固定的工作地点和遮风避雨的棚子。这一举措不仅让匠人们感受到了社区的关怀与支持,也为他们更好地服务居民提供了有力保障。正如古人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社区对匠人的关心与支持,虽不张扬却温暖人心,成为推动便民圈发展的重要力量。

图片

如今的光华街社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十五分钟便民圈体系,这不仅仅是一个综合商超、交通便利、网络发达的区域,更是七里河区“兼大顾小”的典范。它不仅满足了居民们的日常需求,更加关注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城市的温度,打造了一个不一样的“圈”。未来,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便民圈建设,为居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让我们向那些坚守匠心的手艺人致敬!他们的故事虽平凡却充满力量,他们的付出虽细微却温暖人心。愿这份温情与匠心能够在光华街社区一直延续下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构建一个充满人情味和温度的美好社区。

记者:高阳 王亚锐(实习) 排版:梁倩茹 审核:王志成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