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怒江大峡谷,充满了质朴自然又瑰丽神秘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随文字落纸成书,便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驼峰航线上的孩子》这本书,从“孕育”到“出生”,是一个充满了汗水与欣喜的过程。作为这本书的编辑,我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们团队在编辑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心得。
《驼峰航线上的孩子》是作家马瑞翎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七岁的傈僳族男孩勇敢探索未知世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作家把富有深刻寓意的历史传说、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与物质极度匮乏的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主人公小阿开颠沛辗转的人生际遇,映射出了一个民族的苦难和命运的重大转折。
一、期待与祝福
抗战时期边境少数民族的孩子,他们会如何长大?即便物质匮乏、地理环境封闭、世界战乱纷纷,他们也会长大,而且是以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长大。目睹他们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步步成长,或许会给予读者一种充满期待和悬念感的希望。就这样,《驼峰航线上的孩子》中小阿开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他质朴天然、单纯可爱、善良勇敢、向往大山之外的世界,成为怒江大峡谷傈僳族孩子的一个缩影。
一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少儿主题出版物在作者与编辑的共同心血中被策划起来。它以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记录重大历史性变革,具有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意义;它弘扬“劳动创造幸福”的观念,激励人民奋斗;它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更重要的是,它有趣!它以有趣的儿童视角来呈现,清新、自然、生动,充满人性美。
与我们合作的作家是马瑞翎,是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独龙江上的小学》等多部作品,获得过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个奖项。她曾生活在怒江边境地区13年,系统研究过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因此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储备,她的文学作品中场景、画面、细节极具边境少数民族特色。因此,由她来创作这样一部小说再合适不过了。
二、初见与相识酿与孕育
记得当我第一次阅读《驼峰航线上的孩子》的初稿时,我就被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深深吸引了。作者的想象力丰富,文笔流畅,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这部作品的热爱和投入。
作者的文笔充满乡土气质的质朴、自然与诗性。它的诗意如怒江般奔涌,又如古歌般浅吟低唱,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傈僳族少年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且,作者的语言基调又比较准确地把握了传统民族民间语言与现代汉语言的契合。善于运用神话思维和诗性唯美相杂糅的、民族方言和规范汉语叙述相交织的、节奏时而短促时而舒缓的诗性句子,形成一种古老而又现代、唯美而又质朴、繁复而又简洁的文本,使作品对语言基调的选择和把握进入到比较自由成熟的境界。
而它的情节更为动人——小阿开是一个傈僳族孩子,他所生活的怒江大峡谷,其实就处在著名的“驼峰航线”上。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现实生活中,小阿开对遥远的集市产生了向往。他积极地同养父一起劳动,希望攒够山货,去集市上换取阿克几(好东西)。但在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穷苦人家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他们营救飞虎队员和远征军落伍兵花光了粮食,为商人做背夫却遭遇了强盗……直到解放军进入怒江大峡谷,阿开才终于实现了自己得到阿克几的梦想。故事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作者不以猎奇风格取胜,叙事结构严谨、有条理,丝丝入扣地对应了怒江大峡谷傈僳族人民的生存秩序和生活法则。并且作者非常巧妙地使用“连环扣”叙事结构,每个章节的结尾,正好“顶”出下一章节故事的开头,环环相扣,扣人心弦。第一遍一口气读完,我们便惊喜地确认,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儿童文学精品!
三、编加与精修
然而,一部优秀的作品并非一蹴而就。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挑战。
首先是故事的逻辑性,我们在细节方面与作者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沟通,确保读者在阅读时不会遇到前后矛盾的情况。例如,故事的主人公小阿开是个傈僳族男孩,不懂汉语,那么,在读到小阿开与汉族人在一起的片段时,我们就注意到了文稿中汉语和傈僳语的表达与转换问题。他们应该如何交流才是符合现实逻辑的?
例如,小阿开被送进汉族人的学堂,被汉族人孩子欺负,却不会说汉语替自己辩解,先生误会了小阿开。在初稿中,拿着竹板子的先生说:“该打。”小阿开赶紧伸出手,闭上眼睛别过脸去。既然小阿开不懂汉语,怎么知道先生是要打他的手板呢?因此,我们跟作者进行了交流沟通,给文稿补充了一个动作描写:先生把竹板子抡得老高。这样通过肢体语言传达,聪明的小阿开就知道先生是什么意思了,行文逻辑也更为通畅了。
其次是对文笔的打磨。虽然作者的文笔已经相当出色,但我们在编加过程中仍然力求精益求精。作者的语言风格独特,充满民族特色。我们在进行编加工作时,力求每句话、每段文字都能成为一个符合整体作品气质的“元素”,使小读者阅读的时候感受到文学语言的魅力。
此外,定插图和封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封面和内文绘图我们请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张璇老师。张老师的绘图淡雅素洁,将雪山和大峡谷的美景栩栩呈现在我们眼前。在设计封面的过程中,我们对logo、标题颜色、标题字体、封底排版、画面亮度等进行了近二十次沟通修改,力求达到最完美。
四、感悟与收获
在编辑《驼峰航线上的孩子》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编辑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但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学作品的力量和价值,希望它能够成为一股清泉,沁润小读者的心底。
通过编辑这本书,我更加坚信,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作为编辑,我们的职责就是发现并挖掘这些价值,让它们得以更好地呈现给读者。
《驼峰航线上的孩子》,让我听见了怒江边孩子心灵的吟唱。在贫瘠的条件下,傈僳族男孩小阿开对“阿克几”的追求令人感动,他的不懈追求构成了本作品的精神内核。这种追求并不是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财富,而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来为全家人、全族人谋幸福。即使物质匮乏、生活艰难,小阿开和族人也会倾其所有救助伤员;即使自己遭遇了损失,小阿开和其他背夫也以信用为先,勇于承担责任。其实,他们赖以为生的美丽家园和身上的美好品质,就是这世间最珍贵的“阿克几”。
在那个年代,傈僳族人民物质匮乏、生存环境充满了危机,但他们淳朴、善良、团结。小阿开的亲生父亲在过溜索时不幸坠下悬崖,小阿开变成了孤儿,但大家并不会歧视孤儿,反而会优先照顾孤儿;小阿开在汉族人的学堂里受了欺负,老伙夫拿出一年的薪水请自己的背夫朋友将小阿开背回家;小阿开父子为了去集市上换取“阿克几”而拼命攒山货,可当他们遇到需要救助的飞虎队员和远征军落伍兵,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家中的所有物资帮助他们;小阿开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怕吃苦去做小背夫,当背夫们遇到强盗把货物弄丢后,他们秉持着诚信和责任感,愿为货主免费背五趟货物……这一环接一环的故事,更是一环接一环的感动,人性的光辉点点渗透,令人无比动情。
然而,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下,善良的人找不到出路,生活的苦难像浪头一样不断打过来,每次把墙掏空一点儿。看到小阿开的养父向上天发出“人为什么要受苦呢?”的质问,我的心也被狠狠揪住。幸运的是,当阿开成长为一位少年的时候,我们终于迎来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军进入怒江大峡谷,将阿克几无条件地送给大家,并说:“这个世界上应该有一种让穷苦人感到满意的生活。”这像一束光终于照进了阿开的生活,阿开从此进入民训班,带领傈僳族走向新时代。
这个故事像春雨一样,在细无声处滋润了读者的心。因为喜爱,所以认同;因为感动,所以追随。我们在书中听到怒江边孩子心灵的吟唱,是天真自然的吟唱,是真善美人性的吟唱,是民族团结的吟唱,是期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吟唱!
现在,《驼峰航线上的孩子》正式与读者见面了。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得到读者的喜爱和认可,也期待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同时,我也要对作者和所有参与这本书制作的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福,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发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阅读选择。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文学佳作能够涌现出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意义。(作者:徐妍、李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