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种植养殖基地带动延边边境村特色产业发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在延边768.5公里的边境线上,连成片的人参大棚一眼望不到尽头,成群的延边黄牛悠闲地吃草散步……所见之处,无不彰显着延边州边境村种植养殖业的兴旺发达。

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也是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在延边州5个县(市)的边境村里,分布着9个已成规模、各具特色的种植养殖基地。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各级农业等部门的引导下,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其中种植业的3个基地是龙井市白金乡林下参大健康产业园基地、龙井市开山屯镇爱民相范人参示范基地、安图县奶头山村菌类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养殖业的6个基地是和龙市芦果村雪鹅养殖基地、图们市马牌村大弘黄牛养殖基地、龙井市船口村养牛基地、珲春市杨泡满族乡东阿拉村生猪养殖基地、珲春市密江乡解放村冷水鱼养殖基地、珲春市近海街道太阳村黄牛养殖基地。

种植业根植沃土边境村生机盎然

人参是百草之王,是吉林宝贝,也是延边的独特标识。按照省、州委关于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延边州以“基地稳参、工业强参、科技活参、质量立参、市场兴参”五大工程为主线,围绕人参的研究规划、种源开发、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做足产业发展文章,延边人参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图片

朴相范曾在韩国种植了18年人参,有着丰富经验的他回到延边后,选择在龙井市开山屯镇的边境村——爱民村成立人参栽培专业合作社,“年纪大了,一心想回到延边来。这个村的温度、光照、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合种植人参。”返乡创业是朴相范多年的梦想,国家对边境村的扶持力度也让他信心倍增。虽然地处偏远,但基地经常会迎来各级政府部门、人参产业专家服务团的服务指导。基地里的参棚总面积200余亩,种的都是2—6年生的人参。“这块基地是采用植物提取物来防治黑斑病、灰霉病等,以前都是化学农药,现在则更安全。”在延边大学等部门专家的帮助下,该基地走在了同行业前列,还成功向省里申报了科技项目。

3个种植业基地里有两个是人参基地,另一个是位于奶头山村的以种植木耳为主的菌类栽培基地。呼吸着长白山的负氧离子、喝着长白山的矿泉水,使这里的木耳肉厚脆弹、胶质丰富。小小木耳扎根边境村,成为延边木耳大产业的一员,正在为带动当地村民致富蓄积力量。

养殖业活力四射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延边黄牛”入选。在边境村的6个养殖基地中,有3个是黄牛养殖基地,已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图片

“家中有牛,生活不愁”。在珲春市的边境村——太阳村,基地里的延边黄牛享受着高规格待遇,听音乐、享按摩、喝温水、睡软床……冬日的牛舍里,一头头吃饱喝足的黄牛正趴在它们的“席梦思”上听着音乐闭目养神。

“你看他们趴窝的‘软床’,就相当于我们睡的席梦思床垫,是用海绵垫和地胶制作而成。牛舍应用了智能刮粪系统自动清理粪便,可保持环境整洁,还配备了音响、按摩刷、恒温水槽等,让牛在安详愉快的环境中成长,有助于提高肉质。每头牛还有专属‘身份证’,来源可追、去向可查,可增益品牌价值。”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9.77亿元,可年存栏成品牛1.5万头。该项目实行“放母收犊”联农带户模式,即村民以每头1.8万元的价格购买企业母牛,企业以每头1.2万元的价格回收牛犊,去掉一年饲养成本等费用,村民可获纯利润约4000元。村民还可将自行购买的黄牛交由企业寄养,每年可获得固定收益2000元,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太阳村党支部书记黄松汉介绍:“未来,基地还将采取‘现代养殖+旅游’新模式,打造延边黄牛文化研学基地,预计年接待研学人员2万人次,有力促进太阳村人气集聚。”

黄牛、冷水鱼、雪鹅、生猪……畜牧、水产等养殖业的发展壮大,在延边的边境村搅动一池春水,并辐射带动了附近边境村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务工收入。千里边境线上,一个个富民产业基地正在兴起,一幅幅党建强、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