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次仁拉姆:用无限的“爱”跨越有限的“碍”

图片

她就像静静流淌的那曲河,滋润着“特殊”花朵在高原绚丽绽放。


本报记者 康 丽


在西藏,流行一个说法,“阿里最远,那曲最苦”。


那曲,这个中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一年中有100天是大风天,市区里找不到一棵高大的绿树,被人称为“高高原”“屋脊上的屋脊”。


10月的那曲,已经入冬,但在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校长次仁拉姆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载誉归来的她正在给每一个孩子赠送一份小礼物。


因为北京之行,次仁拉姆的内心又有了新的想法,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升级为更具互动性、直观性的“石榴籽”思政课堂,在孩子的心中播下温暖的种子。


30年的从教生涯,在很多人选择逃离那曲时,次仁拉姆却牢牢扎根于此。她当过高中班主任,做过幼儿园党支部书记,但待的时间最长的还是特殊教育学校,作为那曲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她不仅干出了名堂,还促成了第二特殊教育学校的举办,让70多个残障学生走向社会自立自强。她就像静静流淌的那曲河,滋润着“特殊”花朵在高原绚丽绽放。


图片


用无限的爱成就特殊孩子的一小步


次仁拉姆与特殊教育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年前。


2004年,还是高中教师的她听了一位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的报告,对特殊教育印象深刻,8年之后,她在那曲市索县嘎美乡成为西藏第一批驻村工作队队长,接触到了5个特殊的孩子,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智障碍,却被村里人称为“疯子”。在村里悉心陪伴教育这些特殊孩子时,次仁拉姆收获了家长的感谢和哈达,也感受到特殊教育的不易。


“她总是关注学困生和家里困难的学生,对学生特别细心。”曾经是次仁拉姆学生的那曲市安多县一小校长拉姆平朵告诉记者。


熟悉次仁拉姆的人,都知道她有一颗“易感”的心。


2013年寒假,从索县回到那曲市,次仁拉姆成为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作为当地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她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是没有生源。那曲地广人稀,当地老百姓对特殊教育学校了解甚少,根本不知道还可以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


为了不让一个残障儿童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次仁拉姆在开学前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走遍那曲市的县里乡里,告诉百姓政策,说服他们送孩子到学校。


一次去比如县白嘎乡招生,山坡特别陡,还是单向道,路旁边就是悬崖,往下能直直看到山底。“现在想起来还有一些后怕。”次仁拉姆说。


凭着说破嘴、磨破鞋的笨功夫,次仁拉姆和同事带着干粮和水,深入乡村,说服一个个家长,终于招到了65名学生。他们中有视力障碍儿童,也有聋哑孩子,年龄最大的已经17岁,最小的才7岁。


“那曲有了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盼来了,国家政策真好,要不我们老了,死了,孩子怎么办?”这些揪人心肺的话语震撼着次仁拉姆的心。


“用无限的爱滋润有限的碍”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什么是“无限的爱”,次仁拉姆和最初建校的24名老师有着最深刻的理解。


初入校的学生,尿裤子、拉裤子都是常有的事,有的学生不会穿衣服,有的学生不会上厕所,厕纸到处丢,次仁拉姆看到了,就和教师一起手把手教孩子吃饭、洗澡,教他们上厕所、穿衣服。


“刚开始,有的年轻教师不习惯,还戴着手套,用卫生纸塞着鼻孔去处理,后来大家都习惯了。”次仁拉姆告诉记者。


学生扎西不仅智力发育迟缓,肢体还残疾,书写极度困难,教师普布卓玛就一笔一画地教他写字,坚持了整整3年,扎西终于会写字了。


教师黄明艳至今记得康复班的格桑,看着摇摇晃晃的格桑,她专门为格桑制订了一个全面的康复计划,经过两年的努力,格桑可以稳定行走,还能在同学的帮助下独立踢球两次。


家长觉琼看着智力障碍的孙子带回来的手工小制作,激动得留下了眼泪。


这些特殊孩子前进的“一小步”,在别人眼里或许微不足道,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却是被视为奇迹的“一大步”。


也正是在这些逐渐积累的“一小步”中,次仁拉姆越发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我就像一个蜗牛妈妈,带着一帮小蜗牛在有滋有味地慢慢前行。”次仁拉姆说。


以水的特性接纳特殊孩子的差异


高耸的雪山、怒放的向日葵、可爱的小牦牛……4月19日,西藏首届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美术作品展在西藏美术馆举行,一张张造型生动、色彩缤纷的版画,一件件精美的剪纸作品,让人难以想象,它们是由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制作出来的。


而这些展出的作品有三分之一是来自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第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尤其是作品展开幕式的主持人仁多,也是来自那曲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是次仁拉姆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大家觉得特殊教育学校把这些残障孩子能够看护好、照顾好就可以了,其实不是的。面对每一个孩子的不一样,我们需要从专业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孩子自理、自尊、自立、自强,融入社会。”


最初,学校实施的是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康复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专门设置了培智、视障、听障三组课程,开设了书法、缝纫、卡垫制作、烘焙、陶艺等校本课程,努力为每一个孩子定制个性化课程。


但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壮大,招生人群从盲聋哑、智力障碍儿童扩展到脑瘫、情绪障碍、自闭症儿童。次仁拉姆开始思考更加全面系统的课程建设。


2018年,次仁拉姆提出“曲融课程”的设想,从融之言、融之思、融之技、融之动、融之艺、融之展六个层面培养孩子的素养和能力,从而实现“补偿缺陷、掌握技能、学会生活、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目标。


“‘曲’字在藏语中就是水的意思,我们要以水的特性接纳特殊孩子的差异,以川流不息的毅力挖掘特殊孩子的潜能。”次仁拉姆说。


从2014年的实践主题课程到2015年的远足主题课程,直至2022年的民族团结主题课程,学校做到了一年一主题,学生也做到了“一生一案”。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校里最开心的时间是每周五下午,每个人都可以拿着学生特有的货币——六乐卡,到情景超市选购自己的礼物。


每个期末,学生按照六乐卡获取的多少来评定高高、原原、精精、灵灵等不同等次的奖牌。也可以领取精神奖励,比如与校长一起逛超市,和班主任到茶馆喝甜茶、做一次升旗手等。


六乐就是乐言、乐思、乐做、乐动、乐艺、乐展。在次仁拉姆看来,这些孩子绝不低人一等,他们同样乐于交流、乐于思考、乐于创作,也有对艺术的爱好和兴趣。


这样的不服输也写进了学校的校歌《曲融小红牛》里:“健康使我有斗志,自立使我有目标,梦想使我展翅飞,要做最牛特校生。”


只要有展示的场合,孩子们就会在舞台上唱起这首校歌,自信昂扬的面容让每一个观众为之动容。


“让每一朵花儿都能绽放”


2016年,次仁拉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帮学生找工作,“只有孩子自立了,才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门帘是藏族群众的常用品,为此学校开设了缝纫班,班里的第一个作品就是红领巾。


从制作简单的红领巾到制作门帘、帐篷,从面包烘焙到花样繁复的卡垫制作,学校的努力没有白费。2016年5月,聋哑学生大索朗旺堆开了一家“无声裁缝店”。截至2018年10月,两年时间里“无声裁缝店”收入超过10万元。2018年9月,学生才旺加才也开办了小裁缝店。


在外人看来,次仁拉姆已经是名人了,她是西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代表、西藏自治区十一届政协委员,还光荣地成为了党的二十大代表、2021年全国最美教师……但为了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次仁拉姆不怕所谓的“丢面子”,不惜软磨硬泡,只求为毕业生争取到更多工作机会。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要想办法让他们都能绽放美丽人生,实现人生价值。”这是次仁拉姆的教育信念。


次仁拉姆的脚步还不止于此,她想让孩子们看到比青藏高原更广阔的天空。


视障学生小索朗旺堆是2013年建校时招收的第一批学生,来校之前没接受过教育。他如今已经通过盲人高考,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康复医疗学专业。


“在我最难的时候,是校长和王凤娟老师帮助了我。”现在的小索朗旺堆已经不再自卑,他告诉记者,自己毕业后想回到学校做一名老师,帮助更多的人。


次仁拉姆的学生中有的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录取,有的在全国特奥会上获得地滚球项目金牌……一朵又一朵特殊“花儿”,绽放得摇曳多姿。


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在那曲乃至西藏都赫赫有名,许多学生家长捧着哈达来到学校,向学校和校长献上这份最崇高的谢意。


也正是因为办学效果如此突出,2022年5月,以面对聋哑、视障儿童为主的那曲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建立。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则成为一所专门接收智力障碍儿童的培智学校。


放眼整个西藏,那曲成为自治区唯一拥有两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地级市。


“教师的成长是我最高的荣誉”


今年8月17日,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次仁拉姆名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在拉萨举行。


在这场本应由次仁拉姆做主角的会议上,特殊孩子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脑瘫孩子小次仁拉姆成了开幕式的主持人,自闭症儿童班觉罗布、全盲儿童嘎色拉姆分别唱起了《那曲卡》《曲融小红牛》,台下的观众在孩子一遍遍“我是最牛特教生”的吟唱中打起了拍子。每一个孩子走下台后,都会下意识地寻找校长的身影,这时次仁拉姆都会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研讨会后,即便有高原反应,作为次仁拉姆的理论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志亮还是从拉萨来到了那曲,看到了这所大名鼎鼎的特殊教育学校。


“第一感受是胸闷不舒服,身体明显感觉到透支,很难想象拉姆校长在这里工作需要多大的毅力。”虽然到过拉萨多次,但钱志亮还是觉得吃不消。


比起毅力,让钱志亮欣赏的还有次仁拉姆的“好学”。


从中师生到研究生,即使学校的工作再忙,次仁拉姆也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


这一点,作为次仁拉姆的实践导师,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手语翻译主播周晔同样印象深刻:“每一次拉姆校长来北京都特别认真,从大单元到思维导图,对于这些新概念、新方法,她也想在那曲尝试。”


最让周晔感动的是,次仁拉姆特别重视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就此事两个人在电话里讨论了多次。


教师的发展规划从哪里开始?次仁拉姆的答案是课堂。


为了让教师在专业上得到成长,次仁拉姆以“上一堂课—上好一堂课—上好每堂课”为主线,鼓励教师申报小项目、做小课题。同时为教师制定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实施,每学期末还要进行评估,不断反思、修改制定目标。


在次仁拉姆带领下,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科研氛围浓厚,人人都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目前,学校教师获得自治区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13项、校级课题20多项。


就在去年,由次仁拉姆牵头完成的《基于生存能力提升的西藏特殊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探索》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样含金量高的奖项诞生在一所成立才十年出头的特殊教育学校,填补了西藏特殊教育领域的空白。”西藏教科院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周朝坤激动不已。


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成果吸引了很多教师前来学习,年轻教师李文迪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与我去过的所有特殊教育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学习氛围很浓。”李文迪说。


在西藏干教育难,做特殊教育更难。难也要做,次仁拉姆曾立下过这样的誓言——“我要与我的教师一起同行,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